为了你,我变成狼人模样~
虽然说不发单章了,但现实是不可能的。偶尔一扫评论区,小白还是具有一定数量。做几个主要科普,有搬运员的话,帮忙搬运到评论区:
老读者就不用看了。
1,皇帝称呼。
陛下:用于奏书、朝会、大典等严肃场合。
圣人:泛称。
尊名:皇帝活着的时候加的号,比如神帝、天皇、大帝、圣皇、大圣等等,可叫可不叫。
官家、宅家:早就有的称呼,不是宋朝特产,唐代这会一般用于内臣,妻妾、亲王、中官之类的。同样的还有大家。
圣君、圣主、圣明:尊重程度更深一点,士人用得多。
皇帝、天子:一般没人叫,多用于叙事兼称泛称,指代群体。
至尊:秦汉以来就有的,不过小众一些。可叫可不叫。
2,子女对皇帝,皇帝对子女。
子女对皇帝:阿父、阿爷、爷、哥、父皇、陛下、圣人都可以,看亲疏远近了。
皇帝对子女:某主、某王、某郎、儿、某娘,直呼其名,皆可。
3,皇帝对官员,官对官。
高位官:一般称名位最高的那个,比如书里的杜让能,他的一通头衔,太尉最高,就称太尉。可以加姓,杜太尉。可以不加。因为三公只有三个,大家知道是谁。
也可称卿、君、公、相公、某相、汝、尔,兼任的其他正官。
每个称呼的关系程度不同。
官对官,称正官:如大夫、司空、尚书。称泛称:如君、公。
对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称岐帅、燕帅,称张帅,李帅,某公、仆射、尚书、大王之类的加尊。
可能是读书少,我没见过某节度使、某节帅、某刺史、某观察使的叫法。
4,称藩镇。
方镇一词我在书里解释过了,不再赘述。
称藩镇,要么是藩名,要么军号,要么地域简称,要么首府。
军号是军号,藩名是藩名。
有藩就有名,但不一定有军号。
比如幽州节度使,怎么称?要么叫幽州,要么叫卢龙军,我没见过卢龙镇的叫法。
5,大人。
指尊贵者,也指首领,德高望重者,皇帝等等。用于一对一的定向称谓,一般是对父母,神秘学,宗教。这不是建奴文化特产,莫要应激。
6,制度。
有部分读者说,这是用的明朝。这怎么一股宋味?这怎么还反古到汉了?
答:明朝制度很大一部分就取自唐朝。
宋、辽、金、夏基本都是在唐制上大继小改。
周秦汉魏以来的制度,唐并不摒弃,本身奉行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用之,一大堆的汉官汉制汉礼汉学。
7,幼稚。
这作者太幼稚。
这里的剧情太幼稚,那里的剧情太幼稚。
武夫怎么可能听你文人叫唤?
这主角一点武力军事不懂,指望平天下,这不是搞笑吗?
我敢写这个题材,能写到精品——当然,你会说,精品又如何?十万订又如何?我不能发表意见了?我指点冰箱,还需要我会制冷?我是消费者,我不能宣泄情绪?
这些且不讨论。我敢写这本书,能精品,能写到五代十国分类第一,肯定不是弱智。七成以上的东西,我有数。
其次,这里那里的幼稚,大部分你觉得不对的,定论前不妨仔细看下。走马观花一顿扫,啪啪一顿跳订,脑子也不动,到了某个点突然激扬文字………关键说的东西还多是错的…………
茫茫人海,大家需要多少缘分才能相聚本书。也许我们的缘分就这么多,但希望它可以更长一点,你可以更有耐心一点。
当然,囿于智商和文化水平,毛病是难免的,比如成德节度使两次指出的毛病,凡是有理有据确实是对的,是我错了的,我都乐于接受,绝非蛮横专断“我对完了!你闭嘴!”的人。
人哪有绝对正确的?
人怎么可能懂完了?
也非常喜欢和在座各位朋友们探讨。
部分读者,也希望你好好表达,好好与人沟通。不要觉得是互联网上,你就可以没礼貌,你就不会说话。
8,科技树。
最开始写这书纯图一乐,找点事干,生活太无聊,也没多想。
后来写着写着,有朋友提出,适当爬点科技树,不然难搞。我自己也分析过,要真按一定逻辑去爬科技树,很难。
难的原因就不说了,总之后续也不会爬科技树。在时代能实现的一些改进会做。
9,映射。
看着看着书,就把角色和作者联系到一起,对作者大加讨伐。
……
你恨不得宰了某个角色,我也只会笑。你把狗脚朕当成我,把某个角色当成我,那就错了。
他们的确是我制造出来的。他们的形象、灵魂、思想的确是我赋予的,但他们的这一切不等于我的思想,灵魂。我不是他们。他们不是我。
我只是一个设计者,好比游戏的开发者。我能造出个狗脚朕,也能写出个一尘不染。能写出个黑暗末世,也能写出个阖家欢乐。这只取决我怎么设计,怎么控制变量,怎么赋值。
为什么会设计出个狗脚朕?这是题材、市场决定的。五代十国的题材决定了这个狗脚朕的闪亮登场。消费指导了生产。普罗大众喜欢开车,那狗脚朕当然色批。
拿书中人物来推断我,岂不荒唐?
Ps:看到有朋友就主角仁善提出异议。
五马分尸,这得了?牵连叛军家属,这得了?枪打下去,脑浆都出来了。这是多么残忍!这不利于统治,你赶紧废除死刑!一入恶人军,画面太凄惨,这是多么暴虐!等等等等。
对此,仅表我的看法。
仁慈不是用在罪犯、恶人身上的。
如欲彰德行善,尊天道守人道,看的是怎么对待遵纪守法的人,如何对待好人,保证大多数人的公平、稳定。而不是研究怎么对坏人放宽管制,对罪犯减刑、对死囚取消死刑。
再者,废除这些,可能吗?
李世民尝试过搞人权,造反也不牵连家属。
但众所周知,法律这种东西,写在纸上的就那么回事,要看执法者、执行单位怎么理解、解释、执行、配合。当事人怎么辩护,怎么拉扯。很不巧,就古中国的态势下,它一向很严。
李世民定的规矩,子孙和大臣纯当他放屁。代宗曾特赦过一个反贼,要求从大辟酷刑改为绞刑,被御史台狂喷——陛下何故发昏?正是你太软弱,国家才这么多难!
这想说明的是: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在对抗意识形态面前,权力的力量极其有限,哪怕是最强大的皇权。
用当代的道德、思想、法律体系去要求封建社会,基础呢?
就不说当代,唐及以前,连相对系统、严密、公平得多的明清三司会审体系都构建不起来。
为什么?如果这是一道题,诸位如何作答?
另:附一份征求意见,
圣唐疆域划分——郡县的采名、地理开辟,系统的央地各方面制度,今后的战略规划。要科学,严密,有效,不出戏。
言之有理,我觉得可以的,就会采纳。
另,征一份龙套。
虽然鄙人是个取名大户,在书里在现实都擅长给人取名,但数量一上来,真的是有心无力。有时候卡文,就是在纠结名字。要符合晚唐五代的特色,身份,阶级,等等。
真难。
简单讲一下晚唐五代的取名特色吧。
女不用梓、涵之类。这会的女名比较优雅,大方,中性,带诗书气,带宗教气。听起来中性,但一听你就知道是女的。比如,杨妙言,李妙微,崔玉章,杨可证。
男的差不多,只不过所谓缺什么喊什么,晚唐五代最缺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彦奉从德真,寿守居继贞,忠孝师君善等等品质,愿望。
是不是味一下冲起来了?
最后,刀剑之上、天空之境、紫苏凌这几个老朋友,最近怎么不见发言?
当月光
洒在我的脸上
我想我就快变了模样
有一种叫做撕心裂肺的汤
喝了它有神奇的力
闭上眼看见天堂那是藏着你笑的地方
我躲开无数个猎人的枪
赶走坟墓爬出的忧伤
为了你我变成狼人摸样
为了你染上了疯狂?
为了你穿上厚厚的伪装
为了你换了心肠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希望可以感动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