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招聘
食堂。
姥姥看着沈雪宁他们送过来的油菇,惊喜不已:“在哪儿捡到这么多油菇啊?”
沈雪宁道:“在种着油茶树的山里,无意间发现的,我们就给捡回来了。”
姥姥笑着问道:“那还有吗?”
沈雪宁道:“有,整座山都是油菇,我们这点儿连零头都没有捡到。”
姥姥心里一动,问道:“那我跟你们一起去捡吧?”
沈雪宁不假思索:“可以啊。”
于是姥姥拿上篮子,跟沈雪宁他们一起上山去了。
来到山上,姥姥看到一颗颗硕大的茶籽,满是高兴道:“今年的茶树长大了不少,比去年多结了不少茶籽,能多榨不少的油。”
沈雪宁带着姥姥往油茶树里走:“姥姥,你小心一点儿,地上有石块,不要绊倒了。”
姥姥笑着应道:“没事,姥姥看着呢。”
很快,沈雪宁就带着姥姥来到了他们之前采摘油菇的地方:“姥姥,就是这里了,前面、周围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油菇已经长大成熟了,甚至有些已经坏掉了,现在不采摘,后面会坏掉更多。
“姥姥看到了。”姥姥把篮子放到一边,蹲下身来采摘。
沈雪宁展望了一下四周,跟着一起采摘了起来。
沈宝宏暂时没有采摘了,他准备先给她们拍摄,再给油菇来一些特写,把今天的视频先搞定了再说。
把需要的镜头拍摄好之后,沈宝宏把录像机固定起来,然后也去采摘油菇。
沈宝宏好奇地问:“雪宁,这油菇好吃吗?”
沈雪宁反问:“你没吃过吗?”
沈宝宏摇摇头:“好像没吃过,我没什么印象。”
姥姥这时道:“晚上我把油菇做成菜,你到食堂来吃,不要忘了。”
沈宝宏脆生生回答:“知道了,姥姥。”
……
篮子采满油菇,沈宝宏担着去食堂,作为一个大男人,这样的体力活理所应当承担。
在他去食堂的路上,村里的张婆婆迎面走了过来,她看到篮子里的油菇之后,满是意外:“油菇?好肥美的油菇,在哪里摘的呢?”
沈宝宏笑着回答:“在我们自家的山里。”
张婆婆可惜了起来:“我还以为在山里,自己也去摘一些呢。”
沈宝宏想了想:“你等一下。”
他拿出手机给沈雪宁打电话,“雪宁,我在路上碰见了张婆婆,要不要请她来帮我们采油菇,到时候我们送她一些?”
张婆婆对这个提议也很感兴趣,于是停下来等结果。
结果就是沈雪宁同意了。
沈宝宏对张婆婆道:“你回家拿一下篮子,去种油茶树的山上找雪宁,你帮我们采摘油菇,到时候我们送你一些,你看怎么样?”
张婆婆点头:“行,我马上回去拿。”
沈宝宏又道:“你问问其他人,要是还有人要去,可以一起去。”
张婆婆应道:“好,我问问。”
她这一问,就给沈雪宁找了三个帮手,都是村里的老太太,她们从家里提着篮子,排成一竖上山了。
沈雪宁来到入口的位置等人:“几位婆婆,辛苦了。”
张婆婆一手挎着篮子,一手笑着摆了摆:“这么见外干嘛,我们也没什么事,正好来帮帮忙了。”
沈雪宁带着她们往山里走:“小心脚下……”
大家走得都挺小心,万一在这里摔一跤,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走了一段距离,她们跟姥姥汇合了,几人热情地打招呼:“老姐姐,你也在这里啊?”
姥姥也很热情,当即扬起笑脸:“我刚来不久。”
“你这篮子里已经装这么多了……”几位婆婆也没有含糊,说着话就分散开,径直采摘起来。
姥姥看了看自己的篮子:“哈哈,还好……”
张婆婆感慨道:“这油菇长得太好了,而且还多,这一片好像都是。”
另一个婆婆道:“我看好像是整座山都是。”
第三位婆婆附和道:“我也觉得整座山都是,这要是全部采摘回去,不知道有多少。”
张婆婆问沈雪宁:“之前你怎么没发现这山上这么多油菇啊?”
沈雪宁道:“我压根儿都没想到这山上会长这么多蘑菇,也是意外发现的。”
姥姥道:“前两天下了雨,把这地给浇透了,不然应该不会长这么多蘑菇。”
沈雪宁暗暗道,应该是浇灌了灵泉水的原因,种杜青花的山上也长了那么多鸡枞菌,每天都能采摘那么多,要是哪天长得少了,再浇灌一些灵泉水马上又能长。
张婆婆笑道:“自从宁宁包山之后,我们这边感觉植物都多了。”
姥姥道:“有专人管理,肯定不一样了。”
……
没多久沈奶奶听到了消息,她立马提着篮子来到了山上:“没想到这山上长这么多油菇。”
几人回头看了看沈奶奶,对她扬起微笑。
姥姥接话道:“我也很意外。”
沈奶奶找了一个位置,蹲下来采摘油菇:“这油菇好吃,但只能是野生的,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美味。”
沈宝宏返回来,把大篮子放地上一放:“可不是,千金难求。”
沈雪宁道:“正好啊,我们这边多推出一些新鲜好东西,更能吸引游客过来旅游不是?”
张婆婆这些人都是受益人,非常支持沈雪宁的主张:“对啊对啊,那这油菇你准备卖吗?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
沈雪宁道:“卖啊,一部分放到食堂卖,一部分放到火锅店卖。”
张婆婆点点头,赞同地道:“也是,你有店铺,而且生意好,一点儿不愁卖。”
姥姥问张婆婆她们:“你们去过火锅店吃饭没?”
张婆婆笑着摇摇头:“我们老了,去那里吃什么?在家里吃就挺好。”
沈雪宁听着,便道:“晚上我请你们去吃火锅吧?就当是犒劳你们帮忙了,怎么样?”
三位婆婆互相看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这、这不太好吧?”
沈奶奶道:“宁宁都开口了,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晚上去吃,去尝尝鲜,很好吃的,保证不会让你们后悔。”
几位婆婆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那宁宁就破费了。”
沈雪宁很多大方的:“没事,到时候随便吃。”
……
花了两天时间才把油菇给全部摘了,几个人累得腰都直不起了。
从第三天开始,正式开始采摘茶籽,正好那边的梨果仙人掌采摘完了,没有后顾之忧了。
刚刚开始采摘,张倩雯就给沈雪宁电话了,问沈雪宁茶油卖不卖。
现在市面上的茶油卖一百多块钱一斤,张倩雯表示可以按照市场价来买,但沈雪宁还是拒绝了她,原因是自己要用,不仅如此,她还准备去周边的村子收购茶籽。
他们这边靠近山区的村子,村民多半有去山里采摘茶籽的习惯,其实很多人不会卖,也就是碰碰运气。
张倩雯挺失落的,但沈雪宁自己有用,她也不能强迫沈雪宁卖。
虽然不卖,但沈雪宁还是允诺会给她送一些茶油,让她留着自己吃,这么一说,张倩雯又开心了。
不只是张倩雯,很多人都来询问沈雪宁卖不卖茶油,沈雪宁都是统一的说辞,一个都不卖。
茶籽摘下来之后,沈雪宁让人运送到工厂里的空地上晾晒,需要把茶籽晾晒到能摇得响之后再剥壳。
是的,茶籽跟核桃一样,需要把外面那层青皮剥掉才是里面的果子。
而果子晒干之后才能用来榨油。
想把茶籽榨成茶油,其中的工序还是蛮多的,尤其是剥壳这一步,最耗费时间。
沈宝宏忽然开口:“雪宁,我有个提议。”
沈雪宁好奇问:“什么提议?”
沈宝宏道:“能不能买一个剥壳机,我们这么多茶籽,只是靠人工来剥壳,不知道剥到猴年马月去。”
沈雪宁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沈宝宏的提议:“你说的是,我看看市场上有没有这样的剥壳机。”
随后沈雪宁就拿出手机搜索了起来。
这一搜,也的确有结果,有这样的剥壳机,几千块一台,不仅可以用来剥茶籽,还可以剥莲子、榛子、瓜子、花生这些,多功能的。
沈雪宁仔细了解了一下,然后下单了一台,等两天就能送来了:“买了。”
沈宝宏诧异:“这么迅速。”
沈雪宁收起手机,继续忙碌:“在之前的工厂下的订单,自然快了。”
沈宝宏道:“你付尾款爽快,他们干活儿也爽快,挺好的。”
……
几天过去,猪棚修建好了,沈雪宁验收了,然后准备招工了。
一听沈雪宁这里招工,好多人来应聘。
这天上午,工厂门口,乌泱泱站着一百多号人,不仅有中年人,还有年轻人,养猪的活儿怎么会有年轻人来干呢,这让大家的目光频频落向他们,相当新奇。
一位大婶儿忍不住问了:“年轻人,你们知道这是找跑山猪饲养员吗?”
二十多岁、长得还不错的郑文道:“我们知道啊。”
大婶儿也没有恶意,单纯地道:“你们年轻人应该去城里打拼,怎么跟我们这样的人争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