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偏心眼妈妈7
一个小时后,从自行车厂出来,元春兜子里多了六百块钱。
桃子有了工作,很是高兴,她拉着元春拐进国营饭店,“元春,你帮了我这么大一个忙,我请你吃饭,你不能拒绝,要是没有你这个工作,我妈就会把工作转给我,我妈工龄高,工资高,要是转给我,我就成了新工人,一个月工资要少十八块钱呢。”
“而且,你明天下午就要下乡,这顿饭,就当是我给你送行。”
桃子点了一个红烧肉,一个土豆丝,两碗大米饭。
两人吃饱喝足后,元春道,“桃子,谢谢你请我吃饭,我还要去找人买房子,那是我爸爸留给我的房子,我马上要走了,我不想留着便宜了苏玲玲住。”
桃子眼睛一亮,“你要卖房子?”
“嗯,我爸爸牺牲前留下遗嘱,把房子留给我,房产证上是我的名字,可自从苏玲玲住到我家后,她抢了我房间,这些年我一直是在沙发上睡的,我现在不想再便宜她,我想把房子卖了。”
“你卖了房子,那你妈妈住哪儿?”
“我……我跟我妈断绝关系了。”元春又是一脸伤感的表情,“她心里眼里只有苏玲玲一个人,没有我。”
“她为了苏玲玲,把我送去下乡,我对她寒了心,以后我会当自己是个没妈的孩子。”
“哎,元春,你也太可怜了,有妈跟没妈一样,不,你比没妈还可怜,你妈简直就是后妈。”
桃子同情的红了眼眶。
元春吸了吸鼻子,哽咽道,“以后,我要好好爱自己,再也不会受她们欺负了。”
“对,好好爱自己,别管她们了,她们欺负你,欺压你,她们都不管你死活,你凭什么还要管她们。”
桃子道,“我大姨家的两个大表哥都结婚了,我三表哥也到了结婚的年纪,对象都处了两年,就因为没单独的房间,他的婚事就一直拖着,现在家家户户房子都紧张,就是租都租不到一间,我大姨大姨父愁的要死,元春,要不我们去问问我大姨?”
“行,你坐我自行车,我载你去,你指路。”
“我大姨家就住在我家前面那个胡同里,离我家不远。”
“好,你坐好了。”
桃子的大姨没工作,在家带孙子,元春和桃子到她家时,她正在给才四个月大的小孙子泡奶粉喝。
得知两人来的目的,大姨激动的多舀了一勺奶粉,“丫头,你……你真的是来卖房子的?”
“是啊,大姨,我家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五十多平米,前面还带个二十多平米的小院子,都是青砖瓦结构,房子保持的也不错,你要是想买,我现在就可以带你去看一眼。”
“好好好,那你先等等。”大姨冷静下来,她看向桃子,“你去给你三表哥打个电话,让他请假回来。”
“好嘞,大姨,电话号给我。”
大姨进屋找了电话号给桃子。
桃子跑去街道办打电话,半个小时后,桃子的三表哥火急火燎的跑回来了。
留下桃子帮着大姨看孩子,大姨和三表哥两人跟着元春回了家看房子。
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很干净,很明亮,还带个小院子,大姨和三表哥一眼就看中了。
房子最终以两千六百块的价格给卖了。
以帝都的房价来说,这个价格并不高,大姨母子都知道元春急于把房子脱手,所以压了一些价钱。
元春也不在意那点钱,就比市场价便宜了一百块钱卖给了大姨。
钱拿到手,房子过户,元春把钥匙交给了大姨。
当天晚上,元春进空间住了一宿。
第二天,元春去了供销社,拿出张国珍储存的本地会过期的各种票,全都买了物资。
中午,元春去了附近的国营饭店吃饭,走时打包了十个肉包子,十个煮鸡蛋,和两大盒盒饭,然后直接去了火车站。
快到火车站时,元春去了一个没人地方,从空间拿出一个藤编行李箱,一个大包袱。
进了火车站,元春看到站台上乌压压的人和行李,大部分是一群十六七八岁的小年轻。
好多家长来送站,有的抱头痛哭。
有的依依不舍。
元春没人送站,她选了一个靠边的地儿站着。
刚站定,就有人过来搭话,“同志,你好,你也是要下乡的知青吗?”
“嗯,我是去黑省下乡,你呢?”
“我也是去黑省。”
小姑娘笑出一口白牙,“听说南方很累,一年十二个月都要下地干活,夏天双抢的时候能累死人,黑省就种一季粮食,一年中有半年都躲在屋里窝冬,不过我听说黑省很冷,比咱们帝都冷多了,我把我最厚的被子棉袄都带来了。”
“是啊,黑省最冷的时候有零下二十多度呢,不过怕冷不出门就是。”
“那上厕所怎么办,人总要出门的吧,我听人说,黑省最冷的时候,在外面吐口唾沫都能立即结冰,擤个鼻涕能把鼻子捏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谣传吧,怕把鼻子捏下来,就别擤鼻涕呗。”
“呵呵,也是。”
“下乡的知青准备好了,火车马上要进站了,大家都让一让,别靠近铁轨,那边的,后退一点……”突然,有个男人拿着喇叭,大喊起来。
小姑娘告诉元春,“那是知青办的人,我们这次下乡,是由他送我们过去。”
“你认识他?”
“不认识,我来得早,听人提起过。”
小姑娘顿了顿,问道,“同志,我还不知道你名字呢,我叫方燕,你叫什么?”
“我叫韩元春。”
“元春同志,你怎么也跟我一样,没人来送站啊,你是不是也是父母太忙没空来?”方燕好奇的看着她问道。
元春不动声色的看了她一眼,说,“我是烈士孤女,我没有父母,但我有我爸很多的战友关心我。”
“咦,烈士孤女不是不用下乡吗?”
“是啊,不过国家养了我,我也想为国家做点事,就来下乡了。”
方燕撇嘴,“下乡种地的活农民都会做,你去乡下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