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为慧养堂谋划
皇帝微笑着看着李宝儿,继续说道:“你的功绩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表彰你的善行和品德,朕决定赏赐你黄金千两,以资鼓励。”
李宝儿闻言,心中一阵激动,她再次磕头谢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感激涕零地说道:“谢陛下隆恩!陛下的赏赐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臣妇的心。臣妇定当不辜负陛下的期望,继续努力,为大周的百姓尽一份心力。”
陈院判满脸凝重地向前迈了一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一般。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地说道:“陛下,老臣斗胆启奏。萧夫人不仅医术精湛,堪称一绝,而且她心怀仁德,济世救人,实乃我辈楷模。老臣恳请陛下恩准,将慧养堂所创制的几套针法和药方收录进太医院的典籍之中,以便后世医者能够学习借鉴,造福更多的百姓。”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颔首,表示对陈院判的话有所关注。他的目光落在陈院判身上,似乎在思考着他的提议。
过了一会儿,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欣然应允道:“准奏!萧夫人的医术和仁德确实值得嘉奖。传朕旨意,赐慧养堂‘天下仁医’金匾一块,以表彰其功绩。此外,每年再拨给慧养堂官银千两,专供义诊之用,以助其继续行善积德。”\
离宫时,夜风轻柔地吹拂着李宝儿的鬓角,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她送行。她缓缓地抬起头,目光投向那片浩瀚的星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就在三天前,慧养堂还被各种谣言所困扰,人们对它的医术和医德都心存疑虑。然而,短短三天时间,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仁心仁术之名已经像春风一般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太医们对李宝儿的态度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起初,他们对这位年轻的医者充满了抵触和不信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亲眼目睹了李宝儿的医术和品德,不禁对她心生钦佩。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是百姓们的反应。起初,他们对慧养堂心存疑虑,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谁也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实际的益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慧养堂所展现出的卓越成效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李宝儿的医术高超,她以妙手回春之术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让患者们重获健康。这些治愈的案例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人们对李宝儿的医术赞不绝口,对慧养堂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如今,百姓们已经成为了李宝儿最坚实的支持者。他们自发地传颂着她的善行和妙手回春的医术,将她视为救星一般的存在。
这种口口相传的力量是巨大的,慧养堂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益于它的服务。
这一切的变化,不仅让李宝儿感到无比欣慰,更为重要的是,独孤皇帝的圣誉也因此举而深深地植根于民心之中。
皇帝的英明决策和对百姓健康的关心,通过慧养堂的善举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百姓们对皇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由衷地赞叹皇帝的仁德和智慧。
慧养堂的成功不仅仅是李宝儿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国家的福祉。它为百姓们带来了健康和希望,同时也彰显了皇帝的治国之道和爱民之心。
这样的善举无疑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夫人,回家吧。”萧谨言不知何时已悄然立在她身旁,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宛如春风拂面。他轻轻地握住她的手,那温暖的触感透过指尖传递过来,让她的心不禁为之一颤。
她缓缓转过头,与他的目光交汇,只见他的眼眸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关切和爱意。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花绽放,美丽而动人。然后,她点了点头,与他并肩而行,一同走进那灯火阑珊的街巷。
身后,皇宫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共赢的佳话。
戌时的更鼓刚敲过,萧谨言推开卧房的雕花门,见李宝儿正对镜卸下银针簪。烛火映着她疲惫却明亮的眸子,发间还残留着义诊时的艾草香。
\夫人今日,当真惊艳。\他走近,指尖轻抚她肩头,\那陈院判素来倨傲,竟当众夸你针法如神。\
李宝儿轻笑,将簪子插回妆匣:\太医们要的是体面,百姓们求的是实效,而陛下——\她转身,指尖点在他心口,\要的是民心。各取所需罢了。\
萧谨言摇头叹服:\这朝堂人心,倒比你的经络图还脉络分明。\
李宝儿忽然从枕下抽出一卷绢图,在红烛下徐徐展开。图上精细勾勒着慧养堂未来的布局——东厢设美容养颜科,专供贵妇们的玉容膏与药膳调理;西院立针灸科,由英子执掌金针;后堂扩建制药室,爹负责炮制秘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新建的妇产科与急诊科,标注着\昼夜不休\四个朱砂小字。
'美容科?\萧谨言挑眉,\大周医馆尚无此例。\
\那日义诊,三十七个产后少妇来求方。\变美是每个女人的追求。
烛花\啪\地爆响,萧谨言突然按住她手背:\急诊科若收刀伤箭疮,会得罪军中太医。\
\所以这里——\李宝儿点着图纸暗角,露出间密室,\专治'疑难杂症'。\她眨眨眼,\比如...某些大人物的'心病'。\
窗外月光忽然被乌云遮蔽,李宝儿从妆台暗格取出个瓷瓶:\今日郑院使偷偷验了咱们的醒神丹。\她倒出粒丹丸,剖开露出里面藏着的朱砂密信,\却不知真正要紧的,是这丹药蜡衣上浸的显影药。\
萧谨言凝视着信上太医院药材亏空的数目,突然失笑:\夫人这慧养堂,怕是要成第二个御史台。\
\错了。\她吹灭烛火,在黑暗中精准握住他的手,\是让天下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