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关于春闱
能与周青海这等人物交流,眼界自然是会有所变化的。
也正是在这一天,楚玉渊诞生了一个改变大雍的新想法。
科举,按理说来是公平的,但是却是被世家门阀操控,让诸多寒门学子走投无路。
他楚玉渊不敢保证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但人活着,总是要做些事情的。
离开南湖书院时,楚玉渊与苏问道走了一程,他问苏问道是否要参与明年的春闱。
苏问道已经参与乡试,虽然前面的名额都被世家门阀给占了,但后面的几个名额里面,与诸多寒门学子竞争,他还是靠前的。
是以,他已经不是个寻常的书生,而是举人。
举人,已经有做官的资格。
可是,他这样的寒门学子,如何能有机会去做官?
“楚兄觉得,我还有必要参与春闱吗?”苏问道淡然一笑,他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路,便不会后悔。
楚玉渊道:“如果你只是走到秋闱,不参加春闱,这对你要走的路,并没有什么好处,只有让天下人都看到,连苏兄这样的人才,都没有机会中进士,庙堂上的人们才会意识到,如今的世家门阀,对科举的左右到了何等地步!”
这话,自然是激将法,但也是事实。
闻言,苏问道心神猛地一颤,他思虑片刻,向着楚玉渊行了一礼,“多谢楚兄指点,明年的春闱,我必定来参加!”
楚玉渊闻言,脸上泛起淡淡笑意,他在想,如果到时候苏问道中了进士会是何反应。
关于明年的春闱,楚玉渊决定使用他的摄政王权力,让这被世家门阀操控的科举,泛起几滴浪花,总也是好的。
春闱,如果少了苏问道这样的人,他楚玉渊的投石问路,便没有意思了。
“好,那到时候我在帝都等着苏兄!”楚玉渊道。
“这么说来,楚兄也要参加春闱的吧?”苏问道一脸期待之色。
楚玉渊心想,我是摄政王,大小事宜得与礼部、吏部张罗,也算是参与的吧,当即点了点头,“自然的!”
“好,那明年春闱之时,咱们帝都再见!”苏问道行礼之后,转身便离开了。
这样的人,何等潇洒?
楚玉渊知晓,为了春闱,如今有不少学子已经来到帝都。
但是苏问道却不打算这段时间待在帝都,他打算在周边的州县游学,增长见识。
这样的人才,却是不为世家门阀所容,不被朝廷重用,想想都令人唏嘘。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继续往前走,不多时便出了书院。
崔虹一直在马车这里等着楚玉渊,看到楚玉渊,她便走了上来,“要是他们知道,今日写出《七碗茶歌》的是当今的摄政王,不知道诸多学子会作何感想!”
楚玉渊实在没脸承认那是自己写的,笑道:“那是我抄来的,不是我写的!”
“胡扯,你抄的,抄谁的?忽悠他们还可以,忽悠我可是不行的啊!”崔虹笑着说道。
楚玉渊有些无语,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而来的,抄了卢仝老先生的吧?
“写诗归写诗,但是与苏问道这样的人走得太近,不是什么好事!”崔虹提醒。
楚玉渊知晓,崔虹是世家门阀子弟,她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也只会维护世家门阀的利益,当即也不与其多说,只是点了点头,“天快黑了,咱们回去吧!”
“好!”崔虹答应一声,便上了马车。
将楚玉渊送回去摄政王府,崔虹才回去崔家。
楚玉渊在摄政王府住的院子名为碧清院,当他走到院门时,便发现这里的布局,又有了新的变化。
显然,扁还又改良了此间的奇门遁甲布置。
楚玉渊如今在奇门遁甲方面已经算是入门,加上之前参与布置,自然费不了多少心神,便走进了院落。
扁还笑嘻嘻地走上来,他本是想故意刁难一下楚玉渊的。
但没想到楚玉渊如此轻松地找到了进院子的路,只能暗暗感慨楚玉渊的天赋实在了得。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面,还算平静。
楚玉渊也一门子心思都在春闱的诸多事宜之上。
当然,他去做这些,是不能让谢若雪等人察觉到蛛丝马迹的。
这个时候,冯贤、冯德这两个江湖中人便派上了用场。
他们在各处搞宣传,据说今年去考进士,有很多名额是给寒门学子的。
多少年来,那些中了举人的寒门学子,都一直没有做官的机会,至于考进士,他们更是不敢去多想。
但在楚玉渊的推动之下,不少人又重新有了想法。
最近一段时间,帝都的寒门学子,都多了许多。
当然,他们与寒门之间的对峙争锋,也多了许多。
楚玉渊要的,就是他们敢于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如果他们自己都觉得无所谓了,那他楚玉渊做任何努力,都是没有用的。
楚玉渊其实觉得挺悲哀的,如果告诉这些人参加科考有机会中举人,他们都不敢相信。
只能说是留出了名额,他们才将信将疑。
当然,这些传言,自然惹来不少风波。
世家门阀已经觉察到,这一切,恐怕源于南湖书院的那一场茶会。
苏问道和那个楚南湖,与大儒周青海走得近,碾压诸多世家门阀子弟,这让那些寒门学子看到些许希望。
但凡有希望,肯定是想来试一试的。
秦轩明白楚玉渊要做什么,他自己也是寒门子弟,到现在为止,秦轩渐渐相信,楚玉渊或许真能为那些寒门子弟,争出一条路来。
只是还会有多大的风波,秦轩不敢去想。
但不论发生什么,即将面对什么,他都会用尽全力保护楚玉渊,除非自己丢了小命。
但是这世上,宗师不出手,要他小命,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天时地利人和,要做成事,缺一不可。帝国的改变,便从这一次的春闱开始吧!”
楚玉渊站在院子里面,寒风凛冽,吹得风雪狂卷,落在他的脸上,衣衫上,但他却没有去看一眼,只是静静地站着。
他明白,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稳住,越是要冷静。
年边将近,官员们忙里忙外的,每一道发出的圣旨上面,都有楚玉渊的摄政王印和皇帝楚凌的玉玺印。
这样一来,楚玉渊的在朝堂上位置,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