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的中医路 > 第415章 大数据究竟能有多大

第415章 大数据究竟能有多大

“各位同仁,灵枢ai是我历时三年研发出来的中医ai诊疗系统。”随着陆铭的声音,其身后的大屏幕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太极图。“只需要将你采集到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输入进去,它就会自动给出诊断和处方,而这个过程通常不会超过十秒钟。”

林北在倒数第三排,第一排都是戴着老花镜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

“我们都知道,中医很吃经验,也就是说治过的人越多,那么经验越丰富,开出的处方“命中率”越高,这和ai其实很像,数据是ai运行的基石,ai是数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ai的训练数据质量越高,越多样化,那么其实战水平就会越高,一个中医终其一生可能治过很多病人,那么治疗这些病人的经验就会被这个中医记在脑子里,并指导以后的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越多,临床水平就越高,这是ai和中医的共同点,而大量经验换一个词可以叫“大数据”。”

林北的手指摩挲着下巴,说的很有道理,很多中医就我见过的病人多了,就慢慢知道怎么治了。

陆铭接着说:“而我研发的灵枢ai正是依靠着大数据,这个大数据究竟有多大呢?”陆铭停顿了一下:“如果要比知识储备,我想我们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过ai,因为灵枢ai的数据库包含了国内外各大期刊的学术论文,超过上万本现代中医学术专着,以及几乎所有的中医古籍,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到东汉,到两晋,再到宋元明清,再到近代,甚至包括了我从各大中医医院筛选的三十万份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病证的病历资料,大数据就是有这么大。”

林北在台下不禁感叹,三十万,一个中医终其一生不知道能不能治这么多人。

“当然了,说再多都是纸上谈兵,如果你们有自己的医案,尽管分享出来,也算是锻炼我的ai了。”

第一排的老中医们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林北见没人发言,起身说道:“我有一例,不知道灵枢ai敢应战否?”

陆铭一看是林北,嘴角微微上扬,“放马过来就行。”

林北站出来,一是给老学长面子,不然没人答应太尴尬了,二来也是想刁难一下灵枢ai,说到刁难,一般的常见病就没意思了,要刁难,就要来个疑难杂症。

仅仅是主诉,就能让参会的一众大佬望而却步了。

头痛三十年。

林北旁边的几个中医窃窃私语“头痛这个病本来并不难治,但是头痛三十年……”

“一看这个病就不简单,患者肯定到处寻医问药,看过好多中医西医效果不佳了,否则不会迁延三十年不愈。”

“是啊,不过只凭借主诉还下不了诊断,看看这个灵枢ai能不能应付吧。”

头痛,疼痛部位为左额头发际处,固定不移,上午轻,下午重,如遇感冒受凉或情绪波动时疼痛更甚。

第一排的老中医们开始猜测了。

“会不会是高血压?不过也没有测量血压的数据,也不能确认。”一个老中医说道。

另一个老中医不置可否:“我看更像是颈源性头痛,现在的人啊老是伏案工作,有可能。”

“你可拉倒吧,也没说有颈部酸痛的感觉啊,更可能是偏头痛。”

后排一个中年中医说道:“不如各位辨个证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