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尽收民心
洛阳,皇宫,议政殿。
不同于长安太极殿的压抑与猜忌,此刻的洛阳皇宫,洋溢着一种新生政权独有的锐气与忙碌。
君墨渊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沉静,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湛卢剑,就横放在他的手边,古朴的剑鞘在灯火下泛着幽幽的光泽。
殿下两侧,站着两人。
左侧,是智计百出的徐茂公。
右侧站立的,则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的将领。
此人,正是君墨渊通过系统召唤而来,以练兵严酷、麾下陷阵营战无不克而闻名的绝世猛将——高顺!
君墨渊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高顺身上。
“高将军。”
君墨渊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
高顺上前一步,抱拳躬身:“末将在!”
“本王听闻,将军麾下曾有一支精锐,名为‘陷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君墨渊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高顺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声音沉稳如山:
“回禀大王!陷阵营,乃末将昔日所练之兵。”
“其兵不过七百余,然各个悍不畏死,铠甲、兵器皆为精良。”
“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那平淡的语气中,却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自信与骄傲!
君墨渊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一支如同尖刀般,能够撕裂任何敌人阵线的铁血强军!
“好!很好!”
君墨渊赞道。
“高将军,如今我大乾初立,百废待兴,正需强军拱卫!”
“本王欲让你,重练陷阵营!”
“不知以将军之能,可为本王练出多少陷阵精锐?”
高顺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似乎在快速估算。
片刻后,他再次抱拳:
“大王!陷阵营训练,极为严苛,非精锐不可入选,非悍勇不可成军!”
“且所需甲胄、兵刃,皆需上乘!”
“若以洛阳现有兵源及武库储备,末将有把握,在短期内,练出八百陷阵营!”
八百?
君墨渊眉头微挑。
这个数字,虽然精锐,但……还不够!
他的目光,看向了更远的未来,看向了那一个个虎视眈眈的对手!
他需要更多!更强的力量!
“八百……”
君墨渊沉吟道。
“太少了!”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高顺!
“本王给你资源!给你兵源!给你最好的甲胄!最好的兵器!”
“本王要你,给本王练出一支规模更大,战力更强的陷阵营!”
“将军可能做到?!”
高顺感受到了君莫渊语气中的决心和那不容置疑的意志。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大王!兵贵精,不贵多!”
“陷阵之士,皆百里挑一!若强求数量,恐战力不纯!”
君墨渊摆了摆手:
“本王明白!”
“但本王相信将军的能力!”
“五千!”
君墨渊伸出五根手指,斩钉截铁!
“本王要你,在一年之内,为本王练出五千陷阵营!”
“可能做到?!”
五千?!
饶是以高顺的沉稳,瞳孔也猛地一缩!
这几乎是原本陷阵营人数的七倍!
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对选拔、训练、装备、后勤的巨大考验!
大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
高顺挺直了身躯,沉默了足足十息。
终于,他猛地抬头,眼神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大王知遇之恩,末将敢不效死!”
“五千陷阵营……”
“末将!必不负大王所托!”
没有丝毫犹豫,只有决绝!
“好!”
君墨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要的就是高顺这股子韧劲和自信!
随后,他的目光转向了徐茂公。
“茂公。”
徐茂公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在。”
“如今洛阳已定,依茂公之见,我大乾下一步,是否该继续攻城略地,席卷天下?”
君墨渊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征询。
徐茂公捋了捋颔下长须,略作沉吟。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烛火噼啪的轻响。
片刻后,徐茂公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王,臣以为,此时不宜急于扩张。”
“哦?”君墨渊示意他说下去。
徐茂公侃侃而谈:
“陛下,我军虽克洛阳,声威大震,然根基未稳。”
“洛阳虽为天下中心,但周边州郡,人心未附。”
“且各路反王,如河北窦建德、山东孟海公、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人,皆拥兵自重,对我大乾虎视眈眈。”
“若我军此时四面出击,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恐被各路反王抓住可乘之机,群起而攻之!”
“届时,我军新得之地,尚未消化,便要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极为不利!”
君墨渊微微颔首,徐茂公所言,正是他隐隐担忧之处。
“那依茂公之见,当如何?”
徐茂公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固本培元,徐图发展’八字!”
“固本培元?”
“正是!”徐茂公解释道:
“我军当以洛阳为核心,集中力量,先将河南之地,彻底掌控!”
“可命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几位将军,分别出兵,扫平河南郡、荥阳郡、梁郡等地残余隋军及地方势力。”
“将整个河南,牢牢控制在我大乾手中!”
“待河南稳固,民心归附,钱粮充足之后,我军便有了逐鹿天下的坚实根基!”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一年之后,我大乾兵精粮足,便可挥师东出,席卷山东;或西进关中,或南下江淮,扫平群寇!”
“届时,天下大势,便可定矣!”
徐茂公一番话,条理清晰,高屋建瓴,为大乾规划出了一条清晰可行的发展道路。
君墨渊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精光闪烁。
“好!茂公之策,深得我心!”
“就依茂公所言!”
“我大乾欲成大业,非一人之力可成,需广纳天下英才!”
他看向徐茂公:
“茂公,此事便交由你负责。”
“即刻在洛阳城内,设立‘招贤馆’!”
“不论文武,不问出身,凡有才能者,皆可前来!”
“告诉天下人,我君墨渊求贤若渴!凡愿为我大乾效力者,本王必不吝封赏,委以重任!”
“与天下有志之士,共举大业!”
徐茂公精神一振,大声道:
“陛下圣明!此举必能吸引天下英才,归附我大乾!”
“臣,即刻去办!”
君墨渊点了点头,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殿外,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洛阳城内的万家灯火。
经历了战火和杨广的苛政,洛阳百姓,苦啊……
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另一道命令。
“茂公,还有一事。”
“陛下请吩咐。”
“传令下去,打开洛阳所有官仓!”
“开仓放粮!”
“赈济全城百姓!”
此言一出,殿内徐茂公面露惊讶之色。
要知道,洛阳刚刚经历大战,虽然缴获不少,但大军消耗也大,未来用粮之处还多。
徐茂公也有些迟疑:“陛下,开仓放粮,固然能收买人心,但……我军粮草……”
君墨渊笑了笑,带着强大的自信:
“茂公放心!”
“自从有了此物……”
君墨渊没有明说是什么,但徐茂公瞬间想到了之前君墨渊拿出的那种高产作物——土豆!
那东西产量惊人,早已在瓦岗军中悄然推广种植!
徐茂公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君墨渊的底气!
“臣明白了!”
徐茂公不再犹豫,脸上露出喜色:
“大王仁德!有此神物相助,我大乾粮草无忧矣!”
“臣这就下令,全城开仓放粮!让洛阳百姓,都感受陛下的恩泽!”
“去吧。”君墨渊挥了挥手。
很快,一道道命令从皇宫传出。
洛阳城内,原本还沉浸在改朝换代忐忑中的百姓们,惊愕地发现,城内各处官仓纷纷打开!
一袋袋粮食,被士兵们搬运出来,堆积如山!
“开仓放粮了!”
“我们的大王,大乾的君陛下,下令开仓放粮了!”
“所有人,每户都能领到粮食!”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起初,百姓们不敢相信。
饿了太久了!苦了太久了!
他们被隋朝官吏压榨得太狠了!
直到第一批百姓颤抖着双手,真的领到了沉甸甸的粮袋,那份真实感才让他们反应过来!
“是真的!是真的!”
“有粮食了!我们有粮食了!”
“呜呜呜……”
不知是谁先哭了起来,紧接着,整个洛阳城,哭声震天!
那是喜悦的泪水!那是感激的泪水!
无数百姓,自发地朝着皇宫的方向跪拜下去!
“感谢君陛下!”
“君陛下万岁!大乾万岁!”
“这才是真正的皇帝啊!”
“我们终于盼来明君了!”
哭喊声、叩拜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民心,如百川归海,在这一刻,彻底倒向了这位新生的帝王——君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