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快穿之生子躺赢 > 第42章 宫外算计

第42章 宫外算计

\陛下为引小殿下注目,先是射箭,小殿下到底还小,不懂欣赏,随后陛下又开始舞剑……\张尚宫声音越来越小,\后来……后来竟在草地上翻跟头……\

\噗嗤\思宁忙用袖子掩住嘴角笑了起来。

笑够后,她看着四人叮嘱道,“你们今儿看到的,可要闭紧嘴巴。”

她其实并不觉得陛下如此不妥,可不代表别人也是如此觉得。

何况,她还担心别人知晓陛下对汤圆这般好,眼红嫉妒,要是生出不好的心思,就更不妥了。

虽然她自信能保护好儿子,可能少些麻烦也是好的。

一个月后

天气越发的冷了,永和宫内,炭火融融,思宁并没有熏香,而是摆着几盘水果,让屋子充满果香味。

她正倚在暖榻上,手里捏着一只布老虎逗弄怀里的汤圆。

小家伙咯咯笑着,小手胡乱挥舞向思宁手中布老虎,思宁不时移开,并不让他轻易抓到。

这时,何立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封火漆封缄的信函,低声道:“娘娘,北直隶李家送来的信。”

思宁没觉得有不对,以往她也能不时接到娘家的信。

她先将汤圆递给一旁的奶娘,随后接过信函,指尖轻轻挑开火漆,展开信纸,目光扫过字迹,脸色骤然一变。

以往信都是继母写的,这次不一样,字迹硬朗,一看就是父亲亲笔所写。

仔细一看,原来,近日两位国舅——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侯张延龄,竟频频派人亲近李家,尤其是继母的儿子,她的小弟,还有正在读书考举人的大哥。

他们以赏花、饮宴为由,几次三番邀他们出游,甚至赠以名马、珍玩,言语间多有拉拢之意。

思宁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紧,指节泛白。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但还是忍不住咒骂了句“阴魂不散”。

“娘娘?”张尚宫察觉到异样,轻声询问,“可是娘家出了什么事?”

思宁闭了闭眼,缓缓道:“无事,只是……有些人,手伸得太长了。”可抓着信的手指,忍不住紧了紧。

张尚宫和何立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

淑贵妃极少如此神色凝重,可见此事非同小可。

“娘娘,若有需要,奴婢们也好早做准备。”张尚宫低声说道。

思宁沉默片刻,终是开口:“两位国舅近来频频派人接近李家,特别是本宫的大哥和小弟。”

何立一惊:“他们这是……想拉拢李家?”

思宁冷笑一声:“拉拢,就怕不止是拉拢?只怕还有带坏本宫小弟、大哥的意思,若是被两位国舅的人哄着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正好有把柄在他们手上。”

她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想两位国舅,实在是两位国舅的手段向来如此。

有了把柄,想来就能更好的通过李家拿捏她和皇长子了吧!

张尚宫显然也想到了,忍不住皱眉担忧,“两位国舅仗着太后的势,恐怕不好拒绝,若是寻常往来也就罢了,若是……那可怎么办?”

思宁也有点担心。

“娘娘放心,娘娘娘家向来谨慎,必不会让他们得逞。”何立其实也担心,但还是安慰出声道。

虽然何立只是客气话,但思宁回想娘家向来为人做派,心里担忧还是缓了些。

随后,她重新将信拿到跟前,继续看了起来,越看她脸色越发的好转了。

信中提到,父亲得知此事后,当即训斥了小弟,将他关在府中禁足,不准他再与张家的人往来。

至于大哥,则是找了备考举人的借口,让大哥安心读书,不让他再出门。

至于两位国舅送来的礼物,李家只收了些无关紧要的土仪,贵重之物一概婉拒,既不撕破脸,也不给人留下话柄。

看到这里,她唇角微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还好,父亲和母亲心里有数。”

张尚宫见状,也松了口气,笑道:“娘娘娘家,也是书香世家,以前也有长辈为官,家学渊源,自然明白轻重,李家也不会轻易让他们拿捏的。”

思宁点点头,但,还是有点担心。

“只是……他们既然盯上了李家,便不会轻易罢休。”

张尚宫和和何立知晓的确如此,两人皱眉沉吟,不久后何立低声道:“要不要……让陛下知道?”

思宁听后当即摇头:“不行,这毕竟只是我们的想法,若是两位国舅喊冤说没有这样恶毒的想法,有太后在,没办法斗倒两位就算了,就怕和两位国舅明面上撕破脸。

只要没撕破脸,两位国舅行事就会有所顾忌,想来,李家那边也能够应付的吧!”

思宁叹气,有些无奈。

张尚宫和何立对视一眼,皆不再多言。

殿内一时静谧,只有炭火偶尔爆出轻微的噼啪声。

思宁垂眸,继续看信纸上未看完的内容,可渐渐地,她越看眉头皱得越厉害了。

张尚宫见状,小心问道:“娘娘,可是信里还有别的事?”

思宁:“信里还说,大哥拜了个好老师。”

张尚宫和何立纷纷一愣。

何立更是笑道:“这是好事啊!大公子若能得名师指点,日后前程岂不是更稳当?”

思宁摇头,眸中闪过一丝疑虑:“本宫大哥天资平平,并非什么惊才绝艳之人,年纪也很大了,都已过弱冠之年了,怎会突然入了大儒的眼?”

张尚宫也察觉出不对劲:“娘娘的意思是……这老师来得蹊跷?”

思宁点头:“信里还说是大儒主动收徒,可就本宫大哥那样的,大儒眼瞎了吗?”

说着,她顿了顿,冷声道,“更何况,两位国舅又对李家虎视眈眈,这‘名师’来得太巧了。”

何立也觉得不对,随即低声提议:“要不,娘娘您写信回去问问?”

思宁眸光微沉:“自然要问。本宫倒要看看,这位‘名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随后,她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几行字,字迹清秀婉约。

信写好后,她交给何立,让他找人将信送回娘家那边,然后催娘家那边尽快给她回信。

半个月后,回信送至永和宫。

思宁展开信纸,目光一扫,脸色骤变。

信中写明,这位“大儒”名声在外,还是来自文风极盛的江南地区。不少江南世家豪绅对其崇拜不已,都想让自己儿子拜入其名下。

思宁指尖微颤,脑海中那朦胧的记忆,让她对江南世家豪绅的印象非常的不好。

内心顿时对这位大儒,警惕万分,不,应该是对江南世家豪绅警惕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