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 第27章:我们好像什么也改变不了

第27章:我们好像什么也改变不了

听着17号同学给出的数据,在座的学子们感到心累。

宗室等级制度,高低不论多少,都意味着在老百姓身上喝血吃肉。

他们有的平平无奇,有的惊才艳艳。

若老朱家都是惊才艳艳的人,能造福百姓的人。

在座的老百姓学子们倒无话可说,可是没有人能保证老朱家的100年,200年,乃至300年都是惊才艳艳之人。

甚至,一些皇族的荒淫无度,是被人唾弃的存在。

作为老百姓的一份子,在座的同学们心底里一股愤怒油然而生。

就在所有同学与室外的都在震惊17号的答案之时,17号学子又开口了:

“再往后每年,只要皇帝,王朝还在——这个制度就一直会延续下去。”

“若真到了300年的王朝极限的话...”

“我不敢想象,到时候有多少人平白无故的吃老百姓的粮食,却又跟朱慡一样——吃百姓的粮,欺治下的民,最后被三位心地善良的老妇人所毒死。”

“我不敢想象,到时候明朝末年之际,老百姓的粮食有多少得进老朱家的口袋。”

“所以,李先生,我认为最大的因素:【这条亡国政策】”

说到这,他连忙苛求的看了一眼附近的同学们,“各位别跟外人说啊,我也是看李先生在这里,才敢说朱元璋的不是的;也也才敢说他的全名的。”

此时,学生们压根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他们的脸上浮现了骇然,惊恐与难以置信。

甚至,一股怒气油然而生!

改变不了,这根本改变不了!

他们深知,但凡皇权在位一天,这有生之年都无法改变。

谁敢谏言皇帝,那么下场只有一死!

谁让他们只是封建时代的底层呢?

这一刻,个别同学甚至想要举家逃离大明;再也不要回来!

讲台上。

李时珍顿时愣住。

他不是被该学子的话语惊到。

他震撼的是——原来不是仙人的书里的后世的人们才知晓这件事。

竟然一直都是生活在大明的老百姓们心知肚明。

老百姓们或许没读过书,但他们可是在地里生活了一辈子的。

每一颗粮食、每一颗粮食的走向,自然更清楚他们的粮食都用到了何处!

没想到到头来——大部分竟然在皇室的手里与达官富贵之人的手里。

一时间,李时珍感慨万分,“你的答案,令我感到...心寒;不是对你,而是对这个大明;你叫什么名字?”

“苏明。”

“我记住你了。”

此时,室外。

常斌,苏岳、吴院长,赵才以及一众先生们全都傻眼了。

他们虽都知晓该制度,却觉得没什么担忧的。

可经过自家孩子:苏明的简单分析,便发现最大的问题一直在表面,一直都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

【土地与粮食】。

众先生的心中顿时浮现四个字:大明要亡!

苏岳作为在座能跟上面官员接洽的存在,他甚至都不敢将这消息告知他的上级。

一旦告知,上面肯定保不住消息。

一旦消息泄露,等待自己的不是奖赏,大概率会是【清除】。

官场,想上这位的人很多;虽是七品官。

此刻,苏岳十分的纠结,为了黎民社稷,是否要跟上面接洽诉说。

常斌满脸震撼地喃喃自语。

“我久居京城,我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没想到苏县令您家的儿子却能走在乡间田野与百姓们平等交谈。”

“我一直自诩读书人高人一等;所以高人一等的代价是我看不清前方的真相。”

“而您的儿子苏明,却能直击真相。”

这一刻,常斌被比自己小的学生教育了。

他心中的天下苍生,只要读好书,未来当官治好国;那么就能带来和平。

其实不是,他自诩的一切——或许在老百姓眼里只是一个笑话。

苏岳惭愧地笑着回应:“是啊,作为父亲,我也是头一次知道这个。”

“若非他的解答,我这辈子都没意识到大明的最大的弊端尽在眼前。”

“只是,无能为力啊,真的无能为力啊!”

吴院长忍不住开口:“前面王权的答案,我们或多或少心里都清楚;唯独你家苏明的答案,我是第一次知道。”

“我不敢想象,以后的大明究竟会如何。”

“若不是李先生昨天的预案;我们甚至在今日都看不到王朝覆灭的原因。”

赵才连忙开口:“不,这不是历朝历代王朝覆灭的原因;而是肉眼可见,我们大明的原因。”

“历朝历代,或许都有宗室供养的苗头;但那些不太严重。”

“起码历朝历代没有那么严重。”

“洪武皇帝由农民出生,他的眼界注定了大明是昌是盛。”

看着室外四人,以及一众夫子们的议论声。

江哲表情有些好奇。

“所以呢,你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会怎么做?”

“敢跟皇权表述吗?”

“敢实名表述吗?”

“敢跟锦衣卫叫板吗?”

“消息经过层层叠加,会传到朱厚熜的耳里吗?”

“传到朱厚熜的耳里,然后呢,他会一视同仁的把皇权和官员们的权利都削减一番么?”

“削减之后,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呢?”

“做不到的;一旦是封建时代;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只是个笑话。”

“即使到了我华夏的现代,人人平等很多场合也都只是纸上说说。”

“官员,富人,让他人行便利之事;一旦行的人多了,便就多了,便多之后就成为了常态;成为了一种【文化】;最后直接导致最吃亏的是百姓。”

这一刻,江哲非常敬佩教员!

同时,他十分期待这些人是否会成为李时珍推翻大明的盟友。

若是敌人,江哲保证他们一中众都活不过迫害李时珍的那一刻。

此刻,室内。

久久不发言的李时珍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随即满脸欣赏的笑容。

“好,你的答案虽不是宏观大局上;做得很细微。”

“是否还有别的答案,尽请诉说。”

“这里都是自己人,就算你把洪武皇帝的画像踩在脚下;然后跟他说:【你个没眼界的暴君,是你害了大明】,我都举双手支持!”

这话一出,这群自诩读书人先是一愣,随即内心竟然有些欣喜与期待。

若是以往,他们肯定会说这是大不道之举。

但如今听着这些话,出现在李时珍先生的课堂上,反而没那么严重。

室外。

吴院长,苏岳,常斌,赵才等一众夫子嘴角止不住抽搐。

好胆!

还好书院都是自己人,若你敢在外面这么说。

第二天就得被锦衣卫抓去,第三天就得薄皮宣草。

苏明沉思着说:“自然是有的。”

“税收。”

“怎么说?”

“因为皇族子弟不光每年拿着大笔的俸禄,还拥有不少让人眼红的经济上的特别好处。”

“这些好处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扎进了大明的心脏,让它变得满目疮痍,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皇族子弟们,他们不用交税,以及不服劳役这两项特别显眼。”

“因为不用出钱出力,所以那些贵族亲戚们就拿着钱到处买地,拼命扩张自己的地产。”

“据我父亲说,在山西,好多肥沃的好田都被他们给霸占了。”

“在河南那边,许多土地也都落到了王爷手里。”

“这种大肆买地的做法,让好多地都不用再交税了。”

“国家的钱袋子被掏空了不少。”

“再加上,以后没了土地的农民只能到处流浪,成为流民,成了没饭吃没地住的流浪之人。”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以及官员滥用特权搞商业。”

“他们靠着自己高贵的身份,在市场上随便欺负普通做生意的人,控制价格,赚大钱。”

“这样一来,正常的买卖秩序被搞得一塌糊涂,商业很难发展,国家的商业税也收得少了。”

“若继续下去的话,一定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