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启程和回城
西拉木伦河,河畔。
这个雄踞大鲜卑山山麓的,超大型的突厥部落,再次抄起了老本行,游牧。
不管是武士,还是牧民,都不得不放弃这片水草丰美的膏腴之地,向着西边贫瘠的草场,一路迁移。
草场向来都是牧人们的命根子。
现在,这样一片,足以养活十多万人的庞大草场,全部都要交给一些,不知所谓的契丹人。这让不少人都心如刀绞。
而路上的妇孺更是一路的哭声。
泪珠落在西拉木伦河之中,连河水,都咸了几分。
即便是监视突利可汗西进的雅尔金,都有些不舍,心中暗自骂着突利可汗败家。
可突利可汗,却丝毫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
反倒是一脸深情的,正在跟贺怀恩告别。
“兄长,一切都靠你了啊!”
“兄弟,一路西行,保重!”
两人都笑容满面。
一个,憧憬着自己很快,将成为草原上最尊贵的人。
而另外一个,则是怜悯着,这可怜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是蠢死的。
从早上,直到天色变日头偏西,这个庞大的部落,总算是全部渡过了大河。
而贺怀恩,则就是这样一直眺望着,直到视线之中,看不到突厥人之后,这才回到了大营之中。
这片肥美的草场,契丹人的祖地,终于要属于自己了。
而少爷的马场计划,也终于能够施展开来了。
“砰!砰!砰!”
远处。
李安挥舞着手中的神兵,只是放手一甩,粗壮的原木,立刻就被深深的钉入了草甸之中。
而一旁跟随的紫金赤兔马,也是不甘示弱的嘶鸣一声,奋蹄而起。
铜盆大小的马蹄,重重的敲击在原木之上。
那能让大地都震颤的力量,竟然不下于李安。
李安和赤龙的故事,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悉万丹部当中。
之前,这些被解救出来的牧奴,心中只有感激畏惧,不少人直接将他们两个,当成了神佛崇拜。
但是很快,在接触过这一人,一马之后。无数人的心中,敬畏去了几分,而更多的,却变成了亲近。
别看他们人高马大,一个一个宛若天神。
可接人待物,却是如同自家的父兄,邻家的子侄一样,这根本就是亲人嘛。
不如此,那谁又见过,部落的可汗,高高在上的权贵,官人,会光着膀子,帮助一个低贱到牧奴出身的人,钉帐篷?
这就是父兄所做的事儿啊!
一人一马,齐心协力。
很快一个帐篷就被搭建了起来。
整个大营,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赤龙!赤龙!”
“你好厉害!”
一个小不点儿,心中还没有学会畏惧,见紫金赤兔马大发神威,不由的挣脱了大人的怀抱。
哧溜一下,从自家母亲的腿上滑了下来,乐颠颠的扑了上去,抱住了赤龙,比柱子还要粗的马腿,仰着头,一脸的羡慕。
而周围的人,看到此情此景,非但没有害怕,反倒是一个一个,笑的直不起腰。
看那妖马的目光,就如同看着带孩子的兄长一般。
赤龙也是不负众望,宠溺的一甩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在小不点的脸上一舔。霎时,舔的他满脸的口水。
而小不点儿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是一脸喜色的跑开。
一边跑,一边欢呼道。
“阿母,阿姐,你们快看呀!”
“赤龙也舔我了。”
可回过头来,找了好几次,也只找到了阿母,并没有找到阿姐。
等他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阿姐的时候,却见阿姐,正站在李安的脚边,双手捧着一支红艳艳的花儿,一脸娇羞的递到了李安的面前。
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只见李安,将其中的一朵摘下,插在了小丫头的鬓角。
而剩余的,却插在了自己头上的发冠之中。
一瞬间,营地之中,再次爆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贺怀恩知道,自家少爷,有一幢宝物。
叫做三叉束发紫金冠,一旦戴上,就能让他人,对带冠之人,心生好感。
可现在,少爷并没有戴着那顶头冠,可周围的牧民,依旧待他犹如父兄一般。
这才是自家少爷真正的魅力。
也是自己当时,选择投靠少爷的真正原因。
眼前和谐的一幕,不由的他想起了,当初,留在契丹人地盘上的老妻和儿子。
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抬手抹了一把眼泪,将泪珠从手上,甩到了草甸之中。
贺怀恩脱下半边皮袍,捋起了袖子,大踏步上前,欣喜的叫了一声。
“少爷!”
“我也来帮忙!”
见到贺怀恩走了过来,周围的人群,同样也是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酋长!”
“可汗!”
“主人!”
呼唤之声,络绎不绝。
即便是大家都知道,悉万丹部,真正的主人是李安。
可贺怀恩,这个明面上,拯救了所有人的主人,还是受到了大家的敬爱。
部落之中,从来都没有如此和谐过。
“砰!”
李安手中的神鬼方天戟,比任何锤子都有用,再次将一根原木,钉在了草甸之中。
扶着原木的贺怀恩,看着一个一个,竖起来的帐篷,同样也是心生欢喜。
闲谈之中,两人不经意的聊起,已经出发了有六天了的薛仁贵和张油儿,不由得感叹道。
“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到哪里了。”
长安。
若是说正门的话,当然是朱雀大街的起点,南边明德门。
但要说是繁华的话,还要数东门。
关中,是大唐的核心地带。但除了关中之外,就要数山东(崤山以东)的地盘了。
从山东,经过崤函古道,想要进入长安的人们,自然要从东门而入。
总不能,为了走一趟正门,专门绕上几十里路吧。
长安的东门,有三道门。
靠近南边的延兴门,出门就是山原。
这里的城外是形胜之地,多是权贵的墓葬之地,从这道门出入的,一般都是上坟扫墓之人。除了清明时节,其他日子,并没有多少人往来。
而靠近北边的通化门,则多为官员迎来送往之所。
平常人家,也不愿意走这条路。
因此,处于中间的春明门,就成了真正的通衢要道。
从天不亮,往来的百姓,出入的商队,都会在这里排队。
人多事杂,因此,配备春明门城门校尉的士卒,也是最多的。
秩序被他们维护的井井有条。
很少会出乱子。
可是今天,一阵马蹄声,却扰乱了此门的平静。
一声“让开”!
直接让门外,变得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