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另做谋划
也确实如秦锃所料,齐威王一收到新郑求援就找来秦锃核对。
所以,秦锃放弃了之前的想法。
毕竟现在还不是与齐国拉仇恨的时候!
两国现在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先打压魏国。
等魏国势弱后,再另做谋划!
信鸽放出的第三日,齐国大军就集结完毕。
田忌挂帅、孙膑任军师,秦锃也一同随齐军出征!
几乎是同一时间,远在河西的卫鞅和公孙衍就收到了秦锃放出的信鸽!
“新郑紧急,已与齐商定,本月十五发兵朝大梁进发!君收此信,当即点兵。同日直取安邑!”
卫鞅的公孙衍得令后一刻也不敢耽误,当即点兵誓师、调兵运粮。
两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卫鞅、公孙衍二人调取十万大军共同执兵浩浩荡荡的朝安邑进发!
魏国攻打新郑用了二十万的人马,再加上之前的损兵折将,现在整个安邑也不过五万左右守军。
公孙衍又骁勇善战,很快便占领了安邑!
第一次攻打新郑试水完成后,庞涓将新郑各个防守要点全部记录在怀!
新郑城墙高壮,城内备战状态优良。
此时就犹如是一颗难拔的钉子!
庞涓深知像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的是韩军的士气!
如何能够彻底磨灭掉他们的士气呢?
护城河截流,城外协防军队被铲除,三条行军要塞被截堵!
剩下的就是猛攻了!
具体怎么猛攻也是很有技巧的,新郑城内现在也不过只有几万人马了!
任何一次防守基本上都需要全军出动!
所以庞涓下令,将现在可用于攻城的十几万人马分为四轮,每轮三万精兵!
猛攻三个时辰后换上另一轮!
如此一来昼夜不停,每一轮攻城的都是精锐的生力军!
新郑守军本来就兵力单薄,再加上又是新兵老兵混编,不可能像魏军一样有轮换的可能!只有全体在城头上不间断的死守!
仅仅几个昼夜,新郑的城墙上就是一片血红!
酱红色的血液糊在新郑高大的城墙上,源源不断的魏军还在前赴后继的往上冲。
又有新鲜的血液顺着已经糊住凝结的血痕往下流淌!
三丈多高的城墙,在阳光的照射下竟然反着猩红色的光!
面对城下震天动地的喊杀声,虽然已经几天几夜未曾休息。
可是韩国守军仍然是血气蒸腾,显然是杀红了眼!
“杀!”
嘶哑的声音奋力的从喉咙深处吼出,韩军挥舞着手中被砍的几乎没有了锋刃的残刀。
即使刀剑已经钝成了铁片,却根本顾不上换一把!
无论老兵还是申不害练出的新兵,全部杀的是昏天黑地。
身上的血顺着甲胃的缝隙不断流淌,后来干脆摔下甲胃光着膀子披头散发的死命廝杀!可是纵使这样,那魏军也像是杀不尽一样!
城墙下和城头上的尸体已经堆积的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根本分不清哪一个是魏军哪一个是韩军!
新郑城中的百姓平民也被这悲壮的气氛所浸透!
无论男女老幼都纷纷出动,同仇敌忾抗击魏军!
城中的滚木石头用完,就自发的拆了自家的木房茅屋。
拆解下来的木椽也全部运送至新郑的城头,用来砸摔顺着云梯往上爬的魏军!
又两三日之后,整个新郑俨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所望之处,满目狼藉!
申不害站在城头,看着城中百姓哭着满街飞跑根本没有任何思绪了!
此刻他就像麻木了一般!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他身上,一阵微风吹过。
申不害伸手抹了一把脸上不知道从哪里溅来的血液!
几天不眠不休的指挥,令他的眼睛一片血红。
脸上也是又黑又脏,胡须和乱发在风中胡乱纠缠!
深吸一口气后,申不害洁白的牙齿显得更加突兀。
有一种阴森森的恐怖感!
“杀!”
“死守新郑!”
每一声嘶吼,申不害都得气沉丹田从腹部挤压出来。
也只有这样,现在的他才能喊出声音!
接连几日昼夜不分的紧密攻击,庞涓将一切都看在眼里!
又一轮休息作罢的生力军冲向新郑。
已经被血糊住的云梯刚搭上同样被血糊住的城墙,瞬间就滑落了下来!
纵然有侥幸搭上去的,士兵刚踏上云梯的阶台脚下也湿滑跌落!
这样一来,纵使魏军攻势再猛人员再多也无计可施!
申不害没有想到,自己筹划已久的守城策略最后竟然是靠人血抵住了魏军!
自古攻城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攀爬上城墙!
如果攀爬不上去,任何计谋和决策都是无济于事的!
而攻城战的成功向来也是靠前排士卒的性命尸体堆积起来的!
“停止攻城!”
庞涓作为久经战场的当世名将,自然知道无法攀城纵使自己派出去的人再多也是白搭!鸣金收兵后,魏军上下全部瘫倒在新郑城下的旷野中!
城头的韩军,早已经连叫骂声都发不出了,全部伏倒在城头大口的喘着粗气!
斜阳残照,萧萧马鸣。
已经连续紧密几日的战场突然沉寂了下来!
城头上烟火弥漫,缓缓飘动着血染一般的战旗。
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鲜血和尸体!
申不害站在城头的箭楼上,庞涓站在阵前的高台。
两人遥遥相望,却没有一丝力气再能够高喊一声!
“哼!”
申不害突然冷哼一声,接着慢慢笑了起来!
已经成了血人一般的申不害,龇着惨白的牙齿随着笑声浑身忍不住的颤抖!
接着笑声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放声惨笑!
像是在笑久攻不下的庞涓,又好像是在笑困兽之斗的自己!
新郑宫殿的廊柱下,韩昭侯呆呆的伫立着。
夕阳的余晖也使得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城北接连几日的叫嚷厮杀声也使得他彻夜难眠,可是就在刚才却突然陷入了沉寂!
这突如其来的安静让韩昭侯不寒而栗!
仗打了这么久,他始终没有迈出宫门一步。
他心里很清楚,成败就在一瞬之间!
他没有勇气去面对,去面对韩国的湮灭......想想韩国以前的辉煌,和自己接手时的残败不堪。
还有自己这十来年的励精图治,以及纳入申不害之后的革新变法。
功自己有,可是过呢?
终究是功不及过,一错便可能被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