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借刀杀人
其实李恪心里清楚,李泰之所以这么着急,当然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承乾和他的态度已经难以用宠信来形容。
无论是军器监爆炸案,还是俾路支案,李承乾与李恪都牵涉其中,却又都安然无恙。
这李泰能坐得住?
他若不出手阻止李恪,即便以后李承乾被贬,那也轮不到他李泰入主东宫。
所以这一次的西市街百姓闹事,多半也就是他李泰的手笔。
只不过李恪想要对付李泰,自然不能让李愔出手,他李恪也不能出手。
想要对付李泰的,可不止他们两兄弟啊。
不多时,长孙无忌来了。
“二位王爷有何事?”
但他显然不知道李恪找他来做什么。
于是李恪把今天刚刚得到的,有关俾路支之死的消息告诉了他。
长孙无忌一听这话,顿时眉头紧皱。
“你说的可是真的?”
他甚至都忘了用尊称,直接用“你”来称呼李恪。
看得出来,他也生气了。
因为李泰乃是李承乾的亲兄弟啊,也是他的亲侄子啊。
他哪里想得到,这件足以摧毁李承乾的事,居然是李泰这小子干的。
“长孙大人这话就没意思了。”
“难道本王会拿这种事开玩笑?若无十足的证据,本王岂会乱开黄腔?”
对于如何得到的证据,李恪自然是不能告诉长孙无忌的。
毕竟这种事说起来,还真是不太光明,万一长孙无忌以此为把柄,李恪倒还真有些犯难。
而长孙无忌显然也懂这一点,所以并未深究。
他只看着李恪道,“你想借我的手除掉李泰?”
不愧是后来凌烟阁第一人,长孙无忌这智商,真不是盖的。
他几乎一转眼就猜到了李恪的用意。
既然李恪找到了这样的证据,那他为什么不亲自去找李泰对峙?而是把自己叫来?
无非就是想借刀杀人嘛!
李恪也不藏着掖着,淡淡笑道,“你要这么想,我也不反驳。”
“不过这借刀杀人......用词稍显不准确。”
“我的确想让李泰安分点,但我想比起我,此时此刻太子应该更想让李泰安分点吧?”
是啊,李泰得罪的,可不只是他李恪啊。
李泰不是连李承乾也一起得罪了?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顿时了然。
他当然明白李恪的意思,也知道李恪叫自己来的目的。
但此时此刻,李世民不在长安,若他动了李泰,只怕李世民回来以后,他也不好交代。
毕竟李泰乃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几个皇子之一,虽然比不上现在的李恪,可李泰在李世民心里也是有着分量的。
眼看着长孙无忌有些犹豫,李恪当即出言道,“以李泰目前的行事,后面他还会干什么,我们谁也料不到。”
“本王倒是无所谓,反正我又不想当太子。”
“可太子爷会怎么想,那本王就不知道了。”
话到这里,李恪脸上满是云淡风轻之色。
这事儿,算是捅给你了。
你想怎么办,那是你的事,我管不着。
李泰要是再对李承乾出手,那也别怪我事先没提醒你。
你若是当真想看这李承乾被李泰作弄,陷害,那也由得你去。
反正你才是李承乾的亲舅舅,我又不是,我怕个屁啊。
李恪此时格外的轻松。
因为他知道,长孙无忌不可能容李泰这般放肆。
长孙无忌没有明确回答李恪,什么也没说的走了。
李愔见状不由诧异问到,“哥,咱们这不趁胜追击的?”
“好不容易找到李泰的把柄,可不能让他就这么轻松的躲过去。”
闻声,李恪当即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以为长孙无忌当真会就这么放过李泰?”
刚才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可李恪能够肯定,长孙无忌一定会想办法阻止李泰继续瞎搞。
要知道,李泰和李承乾乃是亲兄弟,李泰这么陷害他亲哥哥,长孙无忌看得下去?
可要他长孙无忌明确表态,那显然也是不成的。
毕竟这种事一旦说开了,那也就美意思了。
而且李恪与李愔,说起来也跟李承乾并非同一阵营,长孙无忌自然不会蠢到在他们两人面前说要如何如何处置对付李泰。
“耐心等着吧,过不了几日就有消息的。”
“对了,父皇那边有什么消息没?”
李恪一直没怎么关注波斯战争,好不容易进宫来一趟,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多少问一下嘛。
按照李恪的推测,李世民远征波斯的时间不会太长,毕竟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已经打得水深火热,大唐军队一到,必定是秋风扫落叶,结果可想而知。
可谁知李愔却是愁眉苦脸的道,“唉,别提了。”
“昨天收到军报,说是阿拉伯人跟我们玩起了游击战,躲进了高原深处,现在父皇正在寻找他们的主力呢。”
“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打完。”
不当家不知当家苦。
李愔这回监国才知道打一次仗要花费如此巨资。
而今他既要满足大军的粮草军饷,又要处理各地呈报上来的政务,可谓焦头烂额,第一次有了不想监国的想法。
国库本来就没剩几个钱,这一次远征波斯,若再拖几个月,只怕国库立时就会被掏得一干二净。
李恪闻声,若有所思的道,“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跟着父皇去了,他们俩应该知道如何应对眼下的情况。”
话到这里,李恪微微一顿,看着李愔郑重道,“现在所有人都盯着我们,你在位监国,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还是那句话,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告知我,咱们一起想办法。万不可一个人擅作主张。”
越是紧要关头,越是要慎重。
特别是在打仗期间,任何事一点风吹草动都极有可能上升到一个无法私底下解决的地步。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把将李泰的事交给长孙无忌去处理的原因。
这种时候,李世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后院起火,所以他李恪自然不会故意去找不自在。
闻声,李愔急忙连连点头。
接着,李恪又去了一趟杨妃的宫里,这才出宫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