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475章 一箭双雕

第475章 一箭双雕

就算益阳王答应帮李恪揭开李承乾与李泰勾结之事,李恪也不一定能够全然相信他,更遑论他还没答应呢。

万一他要是再耍点什么花招,李恪总需要一个法子来让他乖乖听话。

“益阳王?”

“我想想.......”

说着,韦名美雪便面露思索之色。

“好像还真没有了。”

“接下来呢?”

韦名美雪似乎很难对一个人热情起来。

唯独让李恪感到她热情的是那一次在她在登州喝酒的时候。

韦名美雪看上去很俏皮,但实际上却又很高冷。

她漠然的声音足以让一个不明所以的人以为她将要发怒。

可李恪却知道,她越是这般漠然,越是对所说的关心。

“回长安。”

李恪看着她的眼睛,笑着应声。

而韦名美雪瞧着李恪的眼神,神色当即一怔,往后缩了两步。

“你这么看着我作甚。”

“谢谢你,回去之后请你喝酒。”

李恪也不解释,只是脸上笑意丝毫不减,言罢之后便出了营帐。

留下一脸懵逼的韦名美雪只觉莫名其妙。

这人怎么又跟自己说谢谢?

十万大军拔营起寨自然动静不小,平州城的将士见了都纷纷严阵以待。

然而十万大军却头也不回的直接朝着南方而去,阳光下,旌旗招展,格外壮观。

“其实我原本去一趟高句丽的。”

“但李治已经剿灭了李元齐的大军,想必也不会再寻事。”

“这辽东的紧张局势也终于得到了消解。”

李恪原本打算去高句丽面见泉盖苏文,让他务必相信自己,不要让严楚主动挑事。

可李治与李元齐大军一战,高句丽在那种时候都未曾动手,想来以后也不会出手了。

他自然可以安心。

“如果你去了,你还会觉得惊喜。”

“为何?”

马车里,两人促膝而坐,李恪略显疑惑的看着韦名美雪。

“你与朝廷共谋的生意已经运转了起来,现在整个朝堂上都是说你好话的人。”

“大相与陛下也因此逐渐化干戈为玉帛,好像相互已经有些信任起来。”

“这与你当初看到的,岂非截然不同?”

韦名美雪对此还是很开心的,说话时一双眼睛里尽是欣慰。

她对高句丽的归属感虽没有特别强烈,但高句丽毕竟是她的国家,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蒸蒸日上。

“哟,这么说来,竟全都是我的功劳?”

“在下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李恪闻言当即笑了起来,还对着韦名美雪抱拳谦虚了一回。

“说你两句,瞧把你乐的。”

然后韦名美雪就给了他一个白眼。

“对了,听说溧阳公主离开了国内城。”

“溧阳公主?”

李恪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微微粗眉。

溧阳公主在长安刺杀他的事已经发生,可现在韦名美雪才送来消息。

不得不说韦名美雪也并非全能,还是有很多事是她无法触及的。

毕竟这个失心疯一样的公主殿下,溧阳。

“她去了哪儿?”

“还能去哪,一路南下,不是来了大唐,还能去何处?”

韦名美雪若无其事的道。

李恪一听这话,当即微微一笑。

“这么说,本王还真应该跟这个公主好好谈谈。”

“崔促!”

一思及此,李恪急忙唤来了崔促。

“你传信给杜如晦,让他务必找到高句丽的溧阳公主。”

在大唐找人这种事,自然由朝廷去办最合适。

......

长安,李泰府。

李泰看完手中的信件,脸上顿时扬起一抹笑意。

“殿下,可是辽东传来的好消息?”

一旁的武士躬身问到。

“李恪保住了益阳王的命,陛下的计策失算了。”

说着,李泰脸上的笑容霎时间更甚。

“这可是一件喜事!”

“益阳王只要不死,那他与太子的事迟早会被李恪挖出来,到时候陛下盛怒,他这个太子就算此次立了天大的功劳,只怕也坐不稳东宫之位了。”

武士眼力见很好,一边说着一边给李泰倒酒。

“哈哈哈哈!”

坐在凉亭中的李泰听到这话,顿时朗声大笑起来。

“不过殿下......”

“嗯?”

“李治始终是没能杀了严楚,若他回到长安,只怕难缠。”

李治如果杀了严楚,那他就违抗了李世民的圣旨。

李泰原本打算利用此举来陷害李治的,可谁曾想李恪早早的就将韦名美雪送了回去,导致这个计划失败。

如此一来,李治不但没有违抗圣旨,反而在围剿“益阳王逆党”中立下大功。

若他回到长安,岂非又是一个“太子”?

谁知李泰闻言只是摆手。

“韩旭啊,这就是你的不足之处了。”

“你爹虽然是兵部侍郎,你哥虽在李治手下当副将,但你知道你为什么混了这么些年,还是没能混出头么?”

韩旭,兵部现任侍郎韩长穗的二儿子。

“还请殿下教诲!”

韩旭闻言,当即拜倒在地。

“你爹是个人精,跟咱们的那位宰相一样,两边不靠。”

“所以他把你哥送到了军营之中,还选择让他投在李治门下,李治之前也是个两边不靠的。”

“可现在你看看,马上他就要翻身了,足见你爹当年的先见之明。”

李泰说到这里,端起了酒杯,脸上笑意连连。

地上的韩旭听罢,默不作声,仍旧恭敬无比。

“而你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太过急功近利,也太目光短浅。”

“试想一下,现在李治的确是立了大功,他回来之后,我也的确很难对付他。”

“但在辽东,他可是知道是李恪带走了益阳王,而李恪又岂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回来之后,他首先要对付的乃是李恪,而李恪也绝对不会任由他继续坐大。”

“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

李泰始终还是那个李泰。

无论辽东发生任何变故,都没能超出他的预料。

益阳王还活着,他可以用这个来牵制太子。

而李治与李恪又因为益阳王还活着势必两相争斗,到头来得益的还是他李泰。

“可殿下,此次我们还是折损了李元齐等二十多万大军。”

韩旭痛心疾首道。

“是啊,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这二十多万大军的损失,我迟早要从他们手里夺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