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宫中博弈
从醉仙居回来,已是深夜。
众人各自回房休息,李恪也与楚娘一起回到了卧房。
回想起之前新婚不久,李恪便离开一个多月让楚娘独守空房。
而这些年来,他也曾好好的疼爱楚娘,一时间李恪竟有些愧疚。
他甚是惭愧的看着正在给自己倒茶的楚娘。
别人都说男女之间,最重要的便是相守。
对于楚娘来说,或许没什么。
可是对于李恪而言,却着实让他惭愧。
“娘子,明天我去请父皇给我放几天假,咱们出去旅游吧。”
“那个,旅游的意思就是到处走走,看看风景什么的。”
既然感到惭愧,那总得好生弥补一下才行。
楚娘虽没有说什么,但李恪若不弥补一下,心中惭愧只怕更甚。
听得这话,楚娘先是一愣,而后半天没反应过来。
“为什么要到处去走走?”
楚娘肯定不知道旅游这种事的,所以她自然不明白李恪心里的愧疚。
“你常年待在长安,都没好生出去走走看看。”
“既然现在你我成了婚,若还是让你日复一日的待在这里,那岂不是我这个当夫君的不是?”
“咱们出去散散心,游山玩水,岂不快哉?”
李恪当然也知道楚娘的对旅游没概念,所以当即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如此一来,楚娘自然会答应。
果然,楚娘闻声,脸上当即绽放出笑容。
“多谢殿下!”
楚娘从小到大都被“困”在长安,心中对外面的世界,自然是向往已久。
以前,能出去郊游一番都足以让她兴奋得睡不着觉。
而今听到李恪要带她游山玩水,心中高兴自是不言而喻。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明日你准备一下,咱们说走就走。”
李恪也显得格外的高兴,说完后,当即拥着楚娘上了榻。
“媳妇啊,说归说,玩归玩,正经事儿还是要办的啊...”
“什么...正经事...”
“睡觉。”
.......
翌日一早,李恪便进了宫。
因为李世民圣旨,让李恪先行进宫汇报辽东之事。
“父皇,辽东之事大致就是如此。”
“晋王李治骁勇善战,剿灭李元齐逆党诸军他才是首功,儿臣未动一兵一卒,未出一刀一剑,平白受了封赏,儿臣惶恐,着实惭愧。”
李治如何剿灭李元齐诸军的,李恪自然是一字不漏的全都说了。
但至于益阳王一事,他却只字未提。
御书房内的杜如晦,李承乾,以及大理寺寺卿杜由之等人,闻言也皆是垂首以待,都没有要发表意见的意思。
李世民目光在李恪脸上轻轻扫过,而后起身走到一排书架上取了一本书下来。
“朕听说,你把益阳王带走了?”
一边翻动书本,李世民头也不抬的问到,轻描淡写,平静异常。
“回父皇,儿臣惶恐。”
“益阳王身在何处,臣着实不知。”
李恪也是面无惧色的淡然应声,反正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
“哦,原来竟是这样。”
“那你到达前线之时,可曾亲眼见过大战?”
李世民继续慢条斯理的问到,手中依旧翻动着书页。
“儿臣刚刚说了,儿臣抵达前线的时候,大战已经结束。”
“臣的十万大军未动一兵一卒,未出一刀一剑。”
如果李恪亲眼目睹了大战,那他不可能不知道益阳王的下落,毕竟大战爆发后,益阳王不知所踪,李恪若是在场,自然能看到益阳王如何从大军之中如何逃出来的。
李世民拐着弯的提问,其实还是在询问益阳王。
“可朕听说,你的十万大军前一日抵达,大战于第二日爆发。”
“期间,你就没收到过什么消息?”
李世民继续若无其事的问到。
“没有。”
“儿臣到达辽东后便命大军原地驻扎,原本打算第二天再绕道平州城面见李治,与他商议如何让益阳王退兵。”
“可谁曾想李治第二日便发动了进攻,儿臣原本与大战爆发的地方便有些距离,就算臣的速度再快,赶去的时候也只看到狼藉一片,李治的边军已然再开始收拾战场。”
“儿臣想,李治如此突然的发动进攻,大抵是李元齐大军出现了异动吧。”
话到这里,李恪淡淡的瞟了李世民一眼。
这种心理博弈着实没什么意思,毕竟大家都是千里老狐狸,装什么聊斋?
李世民问他期间收到什么消息没有,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他是不是与益阳王传过信。
如果有,那他到底与益阳王说了什么。
如果没有,那他第二日为什么没能及时赶到战场。
而李恪的回答也极为精妙。
他驻军之地与战场本就隔得远,而且他提前并不知道李治要进攻李元齐,所以信息时差摆在那里,等他收到消息再急匆匆的赶去,那自然只能看到一片狼藉了。
而且他最后一句话说得极为漂亮。
李治突然进攻,事先没有与他有任何的商议,这其中难道不可疑?
李恪将这种可疑指向李元齐的大军,可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李元齐大军在平州城驻扎了那么久都没出现任何异动,怎么可能刚好在李恪抵达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异常呢?
难道说,李恪十万大军让益阳王感到了不安?
可益阳王从头到尾都没未曾起兵谋乱啊,李恪前去辽东的目的乃是“驰援边境”啊,益阳王为什么会因为李恪率领的十万大军而感到不安。
最为关键的是,益阳王驻扎在平州城外面已久,李治却在李恪抵达前线的第二天就发动了对他的进攻,这难道不是说明李治心中有鬼?
他担心或者害怕李恪的到来让前线局势发生变化?
又或者,担心李恪的到来,会从益阳王那里得到什么他不应该得到的讯息?
所以他才着急发动进攻,彻底断绝李恪到来会产生的隐患。
这种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可是李世民却执意问李恪是否与益阳王联系过,这种毫无掩饰的偏袒,实际上却是所有人司空见惯的事。
李世民始终还是那个李世民,但李恪却不再是当初那个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