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时代的悲哀
李恪的所作所为,在他自己眼中,甚至是在世人眼中,都可以成为之善举。
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却居然导致高句丽与扶桑大打出手。
这岂非很像当初的李渊?
李渊因为信任李世民,所以封李世民为秦王,甚至将大唐一半以上的兵马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而他的这一举动,明显是造成后来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导火线。
还有李恪生母。
李恪的生母本是李建成的人,本打算为了帮助李建成解决掉李世民这个最大的敌人,可最终,她却成为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牺牲品,一个被世人遗忘,甚至不被历史所载的人!
即便无法分辨她的行为到底是善还是恶,也毋须要她死啊!
她只是一个女人,而且还是一个怀胎十月的女人,她已经将她在这个世界里所拥有的都交了出来,可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她死!
李恪心里的恨意在此刻异常的汹涌,他的价值观容不下这等冤案。
他必须要搞清楚,必须要为他的母亲讨回一个公道,倘若这世间还有公道的话。
如果没有,那他李恪就自己来创造这个公道!
李恪的问题让李世民久久无法言语。
他似有些愣神的看着李恪,双眼中闪过一抹疑惑,但转瞬即逝,接着又浮现出以往的淡然与从容,可是在眼睛深处,却不自觉流露出对往事的喟叹和愧疚。
就好似一抹潜藏在心底里的伤,只会在特定的时候疼痛目光。
即便已经过去很多年,可当李恪的问题直击他内心深处的时候,那些事,那些往事便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在他的眼前,一帧帧,一幅幅,连贯构成一个不算完整的故事,然后刺痛他。
御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
两人就这么相互看着,李恪的脸上始终带着愤恨,而李世民的眼睛里却也始终保持着冷静与泰然。
李恪猜不到李世民心里在想什么,而李世民也无法理解李恪此时脸上的愤恨,两个人中间就好似隔着一道无比巨大的深渊,飞鸟无法渡过,白云无法飘过,两个世界就此被迫划开,再也没有相见的一日。
“为什么?”
李恪忽的冷笑,苦涩的冷笑。
这很奇怪,因为冷笑通常都是带着嘲讽的。
可是李恪此时的冷笑却是那么的苦涩。
彷佛是在饮尽一碗清茶后,只感觉到苦涩,期待已经的甘甜却吃吃未曾到来。
心里的失望和现实的残酷在这一刻尽皆涌入心底,脸上也就随之泛起那抹不甘和苦涩。
“朕......朕也不知道。”
“朕不想讨论这件事。”
李世民挥袖,脸上隐隐有不悦之色。
雄辩如他,谈话技巧如此之强的他,此刻竟也无言以对了。
他甚至不敢再继续讨论这件事,他居然选择了逃避!
听到这话,李恪心里的失望再度加重。
他想,或许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皇权之悲。
他想,或许这就是人性里最丑陋的一面。
他想,或许这就是他娘不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里,在这个民智未开的世界里,任何威胁到皇权的人和事,只要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那么面临的就是被剿灭。
因为人们在不能接受这些人和事的同时,心底也会涌出害怕和恐惧,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近乎疯狂的办法,去保证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被新兴事物所取代。
这是可悲的。
这个时代是可悲的。
这个世界是可悲的。
“那父皇还要赏赐儿臣吗?”
李恪心中已然明了,所以并不打算继续追问。
他知道,追问的结果不外乎是另一种可悲,与其如此,他宁愿放自己一条生路。
人生已经悲哀如斯,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条活路呢?难道真的要相互折磨至死方休?
不存在的,他李恪的终极理想是惬意的活着,他才不会让自己一生都沉浸在这种折磨的苦痛当中。
放过自己,也放过这个悲情的世界。
只是,他还是想去太平别院看看,不为别的,只为了他娘在信中提到的禁忌之门。
“一定要去?”
李世民用质疑的眼神看着李恪。
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要去大明宫,可是他知道,那里曾发生过的事,不能让李恪知晓。
所以当初李恪提出要承建大明宫的时候,李世民其实犹豫了许久。
“如果陛下赏赐,臣非常乐意接受这个赏赐。”
李恪没有硬要。
事实上,他也不一定非要去。
因为有李义府。
只是李世民还在犹豫。
他似乎并未考虑到李恪看到自己这种犹豫会猜测什么,只是此时此刻的犹豫却让他一时间无法回答李恪的话。
此次李恪扶桑之行,导致高句丽与扶桑大打出手,这对大唐而言,乃是天大的喜事。
而李恪的功劳自然也是一顶一。
刚才他既说了要赏赐李恪,这当口如果拒绝李恪的要求,岂非显得自己出尔反尔?
当皇帝的,最重要的就是面子。
当皇子的都没面子,那还当个什么皇帝?干脆去当个乞丐沿街乞讨,旁人或许还不会另眼相待。
“好,朕答应你。”
良久之后,李世民终于开口。
只是让李恪稍感意外的是,李世民居然答应了。
“那儿臣多谢父皇。”
李恪一时有些喜不自胜。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种意外的出现。
倘若李世民拒绝,李恪倒不会觉得有什么,毕竟他要掩藏的东西本就是不能让自己看到的东西。
可他竟然答应了。
“李恪啊......朕不让你去大明宫,没有别的意思。”
“朕知道你对先帝那些事的好奇,但你要知道,先帝已经死了,逝者已矣,他留下来的东西,才是值得你去在意的。”
李世民再度展现了他谈话技巧极为高超的一面。
他知道李恪此刻在想什么,所以急忙把自己的用意说开了。
“父皇说的是什么?”
李恪也不反驳。
他知道李世民的用意,可是他更想知道李世民这话里的深意。
“比如七州,比如大唐的将士,比如大唐四面临敌,这些才是你应该在意的。”
“你未来的路还很长,以你的聪明才智,大可以位及人臣,只要你愿意。”
“到那时候,你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去获取你想要的生活。”
“或者青史留名,或者销声匿迹,只要你想,你都可以。”
李世民给李恪铺了一条很长很长的路,等同于画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