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562章 觉悟

第562章 觉悟

城郊围杀失败之后,李泰又成了西市街刺杀案的替罪羊。

再加上辽东之争中,他损失二十万嫡系大军,以及益阳王这张底牌,李泰在长安城的势力可谓一落千丈。

但这位皇子,至始至终都未曾放弃过心中的执念。

他相信,只要他还活着,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当初他才会对韩长穗的大儿子说,他失去的,将来一定会夺回来。

只是李承乾这一跤,摔得太狠了,以至于让他不由开始慌乱起来。

“老五,东宫被封,乃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此时我们必须联手!”

李治府中,李泰斩钉截铁的道。

此时的李泰已将额前的一缕刘海掀了起来,发型发生了改变,目光之中的阴沉更深。

可是李治却好似视若无睹,闻言只是饮着解暑清茶,并未应声。

“你不信?”

李泰盯着他,凛然目光好似北风呼啸,让整个大厅的气氛为之一变。

“信。”

李治甚为简单的回答到。

“但,我为什么要对付老大?”

李治神色仍旧冷峻,虎眼之中闪过一抹狡黠。

“你在辽东丢了益阳王,父皇未将你问罪已是极大的宽宥,难道你不想将功补过?”

若说李治当真与太子有什么不对头的话,那么便是在辽东丢了益阳王。

而因此,他与李承乾站在了对立面。

“你们争来斗去,那是因为你们都有机会登上皇位。”

“我为什么要跟着你们争?”

李治再度反问,言语间少了一份凌厉,却多了一份自嘲。

他虽也是皇子,但他心中知晓,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太子,也不可能登上大唐皇位。

因为在他的面前,阻挡他的人实在太多了。

“你......”

“父皇调我北上,让我平乱,只是因为你在长安落败,老大急需一个援手。”

“所以父皇将我捧出来,牵制李恪。”

“北境之争,父皇的用意之明显,手段之强硬,你难道还看不出来?”

“我劝你死了这条心吧,谁也争不过老大的。”

李治冷笑一声,脸上满是对这个世界的无言控诉。

人的命运早就是被安排好的。

李承乾一生下来就可以成为太子,而他,李泰,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别人的棋子,无限循环做困兽之斗,永生无法逃离。

“你说什么?!”

李泰的目光霎时间阴厉起来,整个人看上去极其的凶狠。

“你还不明白吗?”

“我既然一辈子都无法登上皇位,父皇将我捧出来的用意何在?不过就是想如你一般,磨练老大,成为老大的垫脚石!”

“你现在被李恪碾压,李恪又将老大重创,整个长安之中唯一还能与老大相争的,只有李恪!”

“你和我,都没有这个资格。”

原来李治早就看明白了。

自他接到李世民调他前往北境的旨意的时候,他就已然全部明白。

这些年他在长安也可谓恪尽职守,一直勤勤恳恳不曾有半点松懈,可却始终未曾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直到李泰倒台,李世民这才将他捧出来。

李世民将制衡之术玩得神乎其神,是个人都看得出来他和李泰都是李承乾的垫脚石。

而现在,李恪接手七州,又将李承乾重创,整个长安之中唯一能于李承乾抗衡的,便只有李恪。

其他人,诸如他,以及李泰,都已经没有这个资格。

再争下去,丢掉的便不只是身家了。

也正是因为他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当初在平州城外剿灭李元齐大军之时,他并未对李恪动手。

其实那时候,他大可以对李恪出手的。

因为那时候他接到旨意乃是和李恪一起出手诛杀益阳王,所以在那时候他可以认为李恪已经接到旨意,但却没有这么做,以抗旨不遵,谋逆论处。

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让李恪在辽东全身而退。

一方面他当然是忌惮高句丽的二十万大军,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想让李恪帮他先行回京,与李承乾缠斗,好让李承乾对他放松警惕。

事实上,他想要的效果也的确达到了。

李恪回到长安,李承乾与他一番争辩,最终导致了长安走私案的出现。

当然,这些他并不知道。

他只知道,当他回到长安,李承乾始终未曾对他出手,而且最近还因为长安走私案,两人彻底站在了对立面。

由此可见,他当初在辽东所做一一得到验证,李承乾的确因为北境之事而对他放松了警惕。

“那你为何回来?”

李泰不解。

既然你都说没有资格了,那还回来作甚?

这岂非是羊入虎口,自投罗网?

“四哥啊,说到底,我们都是棋子,都是父皇的棋子。”

“父皇要我回来,我难道还敢抗旨?”

“再说,我没有那么冷血,徐东之你不救也就算了,连自己的生母也不闻不问。”

“你可知这世上除了当皇帝,其实还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去做。”

李治话到这里,神色也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

李泰目光一转,紧紧的盯着他。

“我的确没机会登上皇位。”

“但当初我北上之后,李恪曾在宫里不知对陛下说了些什么,导致母妃在后宫之中备受欺辱,这个仇,我必须报!”

“对付老大,我没什么兴趣,你自己看着办。”

“但若是对付李恪,我倒是很有兴趣。”

李治转过头,也看向李泰,霎时间两人目光瞬间对焦在一起,隐隐有火花溅射。

“好!”

片刻后,李泰猛的一拍案几,神色逐渐舒缓下来,脸上满是踌躇满志的笑容。

只要李治答应帮他对付李恪,那么一切都好说。

毕竟现在东宫被封禁,太子已经式微,只要李恪一倒,他何愁没机会东山再起?

“你别高兴得太早,李恪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这个人比你我想象的要难缠得多。”

“他能利用一个长安走私案让东宫式微,自然有办法用其他案子对付我们,你若是再像之前那般大意,只怕与他走不过三招。”

在辽东锤炼一番后的李治早就变得心思细腻,性格沉稳。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成为李世民的第二人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