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564章 一笔巨款

第564章 一笔巨款

翌日,李恪又去了一趟户部衙门。

最近李愔与楚娘,韦名美嘉等人已经将七州的账目清查得差不多了,还专门整理了一个小册子。

李恪看过小册子之后,不由深感不安。

“益阳王掌管七州这些年,竟有如此巨大的亏空?”

“他的钱都花哪儿去了?”

李恪想不明白。

辽东之争中,益阳王花了巨款去贿赂李泰门下的几个将领,让他们起兵前往北境。

可是这笔钱比起李愔等人查出来的亏空,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这么说吧,益阳王亏空的钱,便是再养一支二十余万人的大军那也绰绰有余。

可是这些钱呢?

“你们没算错?”

李恪不由怀疑李愔的心算能力,可是他话音刚落又立刻觉得自己这么问多余了。

李愔的心算能力还需要质疑?

“哥,要不你再自己算一遍?”

李愔果断递来了算盘。

“别介!”

“自己人,何必呢。”

李恪急忙推开,班门弄斧这种事,他才不干呢。

只是让他难以理解的是,倘若益阳王当真亏空了如此之多的银钱,那钱都去哪儿?

总不可能被益阳王找了个地儿藏了起来吧?

那可是实打实的现银啊!

那得找多大一地儿才能藏起来?

“此事你们先别管了。”

“李愔,你与楚娘还有美嘉先行将七州的各地人员清点一下,但凡与益阳王亏空有关的人全部开除。”

“无论出身,还是地位,通通开除。”

“另外,开除这么一批人,七州的运转必然受到影响,到时候你们需多费点劲,切莫让七州的运转出现停顿。”

益阳王的巨大亏空肯定不是一人所为,他掌控七州多年,其中心腹,诸如李飞卿之流,必定是一抓一大把。

而把这些人全都开除了,七州的运转势必受到影响。

但现阶段再去招人,必然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李恪刚刚接手七州,对七州的运转尚未彻底熟悉,如果现阶段去招新人接替那些被开除的人的位置,李恪无法做到全然放心。

“嗯?”

李恪转过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写满了细小文字的布告,而正上方写着“魏王七州封地总略”。

细细察看之后,李恪当即将其撕了下来。

“看来李泰在这七州没少贪沫钱银,鱼肉百姓,可真是一枚好皇子啊。”

“明日我会写一份全新的七州总略,日后你们便按照这一份总略重新管理七州。”

之前的“总略”上,李泰明显有向权贵示弱的地方,诸如七州之中专门组建了一条奢侈品供给线给这些人,七州在人才的选用方面,多由各地的管理推荐,而非唯才是用。

不过李恪转念一想,也觉得李泰这么做有道理,毕竟七州的规模如此之大,李泰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而要在封建体制下维系七州的运转,向权贵示弱乃是最好的办法。

再加上之后李泰本就打算利用这帮人,如此示好,乃是互益。

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他李恪接手这七州封地,自是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了。

而这,也就是李恪与李泰本质上的区别。

“李愔,房地产的生意,该缓缓的还是要缓缓,别这么着急。”

李恪将带来的银票交给了李愔。

“好嘞!”

看得又有银票,李愔当即高兴得跳了起来。

对于房地产的推进,李恪一直未曾懈怠,但也因为近来长安内的大小事让李恪颇为分神,所以让这件事有些缓慢。

但李恪新给他的两百万银票,足够李愔继续扩张一段时间了。

从扶桑回到长安,大唐,扶桑,高句丽三国局面的推进,李恪也不能落下。

从户部衙门回到王府后,韦名美雪刚从外面回来,见面便递给李恪一张纸条。

“总算来了。”

李恪看完纸条上所书,总算暂时放心下来。

原来,这是泉盖苏文传给韦名美雪的信。

信上说高句丽与扶桑一切安好,两国并未真正的两败俱伤,让李恪开始准备。

“但,你们大相为何没有联系我?”

李恪没搞明白,若高句丽与扶桑当真安然无恙,即将再起,那为什么泉盖苏文却一直没有与自己联系?甚至是严楚也未曾透露传递半点消息前来。

要知道,大唐大军集结,不日开赴登州对扶桑发起进攻,严楚不可能一点消息也不知道。

但是他却从未与李恪联系,这让李恪不由很是诧异。

“你的意思是,大相对你隐瞒了什么?”

韦名美雪略微有些诧异。

李恪在高句丽与泉盖苏文所谋之事,她是知道的,也是参与者。

从这件事来看,泉盖苏文对李恪可谓深信不疑。

泉盖苏文没道理对李恪隐瞒什么事才对。

“不知。”

“你们大相让我做好准备,但是扶桑那边却没有任何动静,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此事必须由扶桑与高句丽联手,才能达成,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功亏一篑。”

“也不知李重义在扶桑的情况如何,现在我们只能等李重义传回消息了。”

李重义在兵部的调查已经完毕,各种情报整理汇总后也交给了李恪,所以此时李重义已经抵达扶桑开始着手建立谍网。

在不清楚扶桑情况的前提下,李恪还不敢擅自启动之前的计划,毕竟事关重大,务必要保证万无一失。

“你今天没去户部?”

韦名美雪已经坐下,手中端着果盘。

“去了,七州那边情况也比较复杂。”

“益阳王亏空了巨大一笔钱,但这笔钱却不知去向。”

“之前益阳王一直嚷嚷着要回长安,我估计多半和这笔钱有关。”

“但如果他回长安能够自保与这笔钱有关的话,那这笔钱也就和老李头有关。”

“换句话说,益阳王亏空这笔钱,很有可能乃是为了老李头。”

“所以老李头不会杀他,他也才敢明目张胆的返回长安。”

李恪思来想去,只想到了这种可能。

当日在御书房中,李世民曾几次问及李恪益阳王到底与他谈论了什么,从李世民紧张程度来看,李世民与益阳王之间的事必然不一般。

而益阳王在七州亏空如此一笔巨款,本就不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