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592章 静庐见面

第592章 静庐见面

“和李恪,定国内。”

李恪来到静庐前,忽的想起北境之争时,韦名美雪带来的萨延寿对泉盖苏文的忠告。

那时李恪还曾自嘲萨延寿当真看得起自己。

可是而今想一想,萨延寿这个高深莫测的老头儿当真有些远见。

走过小桥流水,静庐前乃是一围花圃,只是此刻只有些许不知其名的花儿开着,另外便是杂草。

经久未曾打理,杂草顽强生命力再度向自然证明了自己。

而后便是栅栏,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残破,腐坏的栅栏下生出许多野草,还有许多蝴蝶在上面落脚,见得来人,惊动双翅。

“外臣李恪,见过大相。”

李恪远远就看见了泉盖苏文,进得静庐后当即躬身拱手。

“请。”

泉盖苏文抬手示意,李恪这才缓缓上前,坐在泉盖苏文对面。

一如当初在国内城的皇宫里,泉盖苏文与李恪相对而坐,韦名美雪自顾自坐在一旁端着一盘水果。

见得李恪,她的脸色微微好转,目光之中的柔弱一下子强烈起来,欲看不能看,只盯着手中的果盘。

“公主这是怎么了?怎么脸色不太好。”

李恪伸手抓住韦名美雪的皓腕就要为其诊脉。

韦名美雪哪里会料到李恪竟如此大胆,竟当着泉盖苏文的面如此举动,当即双颊一红,急急缩手。

“嗯?”

“大相,外臣为公主诊诊脉,没什么问题吧?”

李恪转头看向泉盖苏文。

“请。”

泉盖苏文还是淡淡的笑着,镇定从容。

“你怎么了?”

李恪看向韦名美雪,略带疑惑。

可是韦名美雪却好似刻意在回陛他的目光,双手紧紧的抱着果盘,一言不发。

李恪只好伸手搭在她的额头。

“也未曾发热,不像是风寒所致......”

“你将手伸出来,我要诊脉。”

李恪用命令的口吻道。

这下韦名美雪更为尴尬,脸上满是窘迫。

可谁知李恪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公主,咱们好歹也算是过命的交情。”

“别人都说患难见真情,你这......矫情了啊。”

公主从不矫情。

以往的韦名美雪可以说豪放,何曾有矫情之色?

但此时此刻,她却当真显得有些矫情。

为何?

李恪当然知道为何,只是看破不戳破,韦名美雪已然如此窘迫,倘若李恪再明言一番,岂非实在不给她面子?

于是李恪转过头看向泉盖苏文。

他发现今日的泉盖苏文显得异常的镇定,这番镇定与当初在国内城里见到的泉盖苏文的镇定有些不一样。

但是的泉盖苏文在镇定之中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但此时此刻,他的镇定之中尽是从容和自信,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大相约外臣至此,到底何事,还请说吧。”

“而今外臣乃是征伐高句丽的将军,咱们之间的这种碰面可是掉脑袋的事,外臣还想留着脑袋多欣赏几日世间的花好月圆。”

李恪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清馨的香味从舌尖缓缓沁入心脾。

“殿下既知此事危险,为何还要前来?”

泉盖苏文的笑脸像极了这初秋之中的风,淡淡的散开,不紧不慢,不急不躁。

他是在太自信了。

李恪强调的是自己现在手握五十万大军,而泉盖苏文却一眼就看出了李恪之所以前来,乃是因为李恪的确需要高句丽的支持。

他甚至将李恪手中的五十万大军视若无物!

“大相,您这就有点不给面子了。”

“好歹外臣也算是帮过大相大忙的人,您打算过河拆桥?这可不不是高句丽的风格。”

李恪也很无奈啊。

可是他又不能把自己摆在很卑微的位置,他必须要证明自己有与高句丽联盟的资本。

“外臣今日前来,正是想听一听大相对眼下时局的高见。”

“倘若大相以为外臣非高句丽结盟不可,那外臣可要失望而归了。”

李恪的确需要高句丽的支持,而且十分需要。

甚至可以说只有高句丽才能支持他继续走下去。

可是尽管如此,一旦高句丽的要求太过,他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拒绝。

因为他的手中,所有底牌尽出也未尝不能与李世民碰一碰。

“殿下多虑了。”

“本相此次约你,只是想与你谈一谈走私一事。”

泉盖苏文仍旧从容不迫的笑着,这世间似乎没什么事能够让他感到紧张。

“您说。”

李恪摆手示意。

“走私一事虽使我笼络了朝臣,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治国安邦,光靠钱财可不行。”

“我已下定决心整顿吏治,对朝中之人进行清理,所以与你走私一事,该当停止。”

泉盖苏文直言,没有任何虚言。

李恪闻言点头,然后摆手,示意他继续。

“但走私因你而起,所以我以为还需要你来停止。”

“如此,我才有理由着手整顿吏治。”

说白了,李恪必须要给泉盖苏文当枪使,这样他才能用李恪这杆枪,对付朝中那些见钱眼开的昏庸之辈。

“大相好算计。”

“您这还不是过河拆桥?”

李恪一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还没说完。”

泉盖苏文有些不高兴了,但脸色却仍旧没有丝毫的变化,只是在语气上做了变化。

李恪再度摆手,示意他继续。

“由你开始,自然由你结束。”

“当然,我也不会过河拆桥,你结束走私后,我依然可以让美雪继续跟着你,直到你真正掌控大唐大局。”

“如何?”

说白了,泉盖苏文的意思就是就算走私结束,他们之间仍旧保持着盟友关系,李恪在大唐有任何举动,高句丽都会随之做出反应,一如当初大唐北境之争时,李恪一到,严楚便退军。

这对李恪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就走私而言,虽然有荼毒高句丽朝臣之效用,但对李恪也是一种牵制,毕竟这种事一旦为大唐百姓所知,李恪而今的声望只怕会一落千丈,为所有大唐百姓而不耻。

所以尽早的结束,对李恪来说也是一种隐患的消除。

但是李恪却好似并未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他抬眼看向泉盖苏文,眸子里闪动着异样的光彩,似是质疑,又似讽刺。

“这就是大相屯兵衢州的理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